题目

宋代贡举之外的考试

1102ph012
宋代军官铜印
1102ph012

宋代的科举制度,按种类划分,除了有贡举(指科举中的“常科”)之外,主要还有武举、制举和童子举。武举是一种以选拔军事人才为目的之科举考试制度。宋英宗之前,宋代虽有武举,但时置时废,一直到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复置之后,才一直实行至南宋末年。

 

不受重视的武举

武举考试由兵部主持,北宋时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南宋时又在解试前增加比试,共四级。解额一般为70人,省额一般为30人。武举考试内容分为武艺和军事理论两部分:武艺包括弓步射、马射、弩踏;军事理论包括兵书大义、策。兵书为“武经七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和《唐李问对》。武举殿试合格,可出任边疆地区的巡检、县尉、捉贼及州府的监当官等。

 

由于宋代”崇文抑武”等原因,因此,通过武举并未能选拔出大批有才能的将帅,但它毕竟提供了一条在和平环境下培养、选拔武官的新思路、新途径,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军事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著述,使宋代成为中国军事学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鼎盛时期,这些都是应该给以充分肯定的。

 

制举选特殊人才

制举又称“特科”,是由皇帝下诏而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类特殊人才。唐代制举甚盛,其科目甚多。宋承唐制,也设制举,但科目大为减少,最多时为九科,但能应举登科的,事实上只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茂材异等三科。宋代制举时行时废,南宋高宗时复置后,一直举办到南宋末年,但这段期间中第者仅一人而已。

 

宋代士人未仕、已仕者均可应诏参加制举考试。考试一般分为阁试、殿试两级。阁试按成绩分为五等,入前四等方可参加殿试。殿试合格者分为五等,第一二等空缺,第三等即为上等。制举登科,未仕者即依贡举进士例授予官职,有官者则依等第升迁。两宋制举共殿试22次,登科者人数甚少,总共只有41人次而已,虽然如此,也选拔了不少著名人才,如富弼、张方平、苏轼、苏辙等。

 

童子举选早慧少年

童子举亦称“童子科”,唐代始置,是科举考试中特为少年应试者所设的考试科目。宋承唐制,也设童子举。凡童子15岁以下,能诵经书、作诗赋,由州府推荐到京师,中书门下复试合格,有时还要经皇帝亲试。童子举主要考试背诵经文,有时亦试诗赋,临时决定赐出身、授官或免解试。一般不定期举行,录取条件和名额不确定。

 

宋代童子举的确使一些早慧者脱颖而出,如北宋的杨亿、晏殊、李淑等。南宋时还出现了女童子林幼玉求试,结果考经书43题皆通,是童子科中唯一的女童。但大多数童子只是会背诵经书而已,像王安石伤叹的方仲永一样,成年之后并无什么作为。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