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少數民族的喪葬方式大不同

1703ph022
納西族人的葬禮活動,前面為給死者的貢品。
1703ph022

中國各民族由於歷史傳統和生存環境的不同,幾千年來形成了種類繁多的喪葬方式。從這些安葬形式中,人們可以了解中國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喪葬文化,而且也可以從中體察到各民族的宗教、哲學、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規範等方面的文化內涵。

 

天葬

天葬亦稱「鳥葬」,是藏族中流行至今的一種葬俗,他們認為,天葬符合釋迦牟尼傳記中所說的「捨身救虎」精神,死者的靈魂可以隨鷹升天,得到來世的幸福。葬前,將死者放在屋內角落處停一至數日,請喇嘛唸經。葬時,屍體不能從房門抬出,只能從窗口運出。專司天葬者將屍體用畜馱或背扛方式,運至天葬場。碎屍後禿鷲及鷹趨煙而至,爭相啄食。屍骨以食盡為吉祥。部分裕固族和少數門巴族也行此種葬俗。

1703ph025
藏族的天葬台
1703ph025

樹葬

樹葬亦稱「風葬」。中國東北、西南等地區的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等都曾有這種葬俗。具體葬法頗多:有的在樹杈上以樹枝架成鳥巢狀,或在幾個樹杈上搭放橫木,將死者陳放其上;有的在樹上建造窩棚狀小屋,將死者置其內;有的將死者懸掛或捆於樹上。樹葬習俗可能與游獵有關,也可能是遠古人類「巢居」生活的反映,認為既然人在生之時棲息於樹上,死後到另一世界也同樣要過樹居的生活。

 

塔葬

塔葬主要是藏傳佛教的活佛和德高望重的僧侶逝世後的葬法。源於佛教最初以塔安置釋迦牟尼佛舍利的歷史。如西藏活佛或高僧死後,用水銀、香料、樟腦水、藏紅花水灌洗,再用檀香木水、樟腦等通擦屍體表皮,最後用絲綢包紮,穿上袈裟,置於「塔瓶」之內,屍體以此法處理,經久不腐。漢傳佛教中也有塔葬法,如河南省登封縣少林寺就有歷代高僧的塔林。

1703ph026
藏族靈塔
1703ph026

崖葬

崖葬屬風葬(露天葬),主要特點是把死者的遺體用葬具安葬在崖穴或崖壁上。葬具有多種木棺、石棺、陶棺和布袋等。一些崖葬處還伴有崖畫、享堂或木偶。中國古代濮、越、巴、僚、漢等民族部分人已盛行崖葬習俗。近代部分壯族、布依族、苗族、瑤族、仡佬族,甚至現今貴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和台灣蘭嶼高山族雅美人仍實行崖葬。崖葬有四種方式:一、將葬具直接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稱崖洞葬;二、將葬具直接放入天然山崖層理罅隙,稱崖墩葬;三、先用人工開鑿山崖窟龕,然後將葬具放置在其中,稱崖窟葬;四、在懸崖上鑿孔釘木樁後再擱置葬具,稱懸棺葬。同一處崖葬有的僅置一、二葬具,有的置有數十葬具。

1703ph024
瑤族洞葬
1703ph024

水葬

水葬是部分藏族、門巴族曾經實行的葬法。西藏地區的藏族多數實行天葬,唯凶亡者和一些傳染病亡者被貶用水葬;另一些地區的藏族因地處草原,缺乏燃料,除貴族和較富有的人行火葬、天葬外,大多數的農牧民均實行水葬。水葬有固定的場地,多設在江河急流處。人死後,請喇嘛唸經,由司水葬者或近親,將屍體屈肢捆紮,背至水葬場,在其前胸縛一巨石沉水。現在部分羌族、傣族亦有此葬法。

1703ph023
廣西白褲瑤族在辦喪事時的長席宴
1703ph023
1703ph027
土家族人的「打繞棺」
1703ph027
1703ph028
納西族喪事
1703ph02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