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宋元明清矜貴名紙欣賞

0815ph027
歷朝皇帝喜歡用描金山水蠟箋
0815ph027

謝公箋是宋代謝景初創製的一種加工紙,產於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其有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藍、淺藍、深綠、淺綠、銅綠、淺雲十色,故又名「十色箋」,是中國古代加工紙中的上品,與唐代的薛濤箋齊名。

 

金粟箋是北宋時的優質紙,由浙江海鹽縣金粟寺所藏。宋代時產生於歙州,原料多為桑麻,經過加蠟,有濃淡斑紋,紙上有朱色印文「金粟山藏經紙」。除用來寫經外,也用來裝裱珍貴書畫的引首。

 

瓷青紙是五代至宋的一種華麗加工紙,一般較厚重,可分層揭開,並染以靛藍,因其色如瓷器的青釉,故稱為瓷青紙。表面或經砑光加蠟,一般用泥金寫字其上,或將金粉散於膠水中寫成金字,顏色十分鮮明。

 

明仁殿紙是元代一種御用的高級加工紙,以宋代金粟箋為樣辦模式而製作,用上等皮紙染成黃色,背面刷粉並灑金片,再在紙的兩面塗蠟並砑光,紙質厚重,紙的正面一般用泥金描滿如意雲紋,此紙專供宮廷內府使用。元代的端本堂紙與明仁殿紙制式大致相同。清代乾隆年間有仿明仁殿紙,是一種黃色粉蠟箋紙,以桑皮為原料,兩面都用黃粉加蠟,再用泥金繪以圖案,紙背灑以金片。此紙製作精良,平滑勻細,質地較厚,造價很高,為宮廷御用。

0815ph028
清代粉白暗花龍紋宣紙是加工宣紙
0815ph028

宣德紙一名源自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宣德,它是皮紙,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按比例混製而成,宜於書畫,為明清時代珍貴貢品。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細膩勻整和色澤耐久,潤墨性強,能顯現筆墨的層次,運筆也能揮灑自如,還有不易蛀蝕,便於長期保存。另外,宣紙又有生宣與熟宣之分,前者未經加工,可直接用於書法繪畫,熟宣是經過染色、塗蠟、灑金、浸礬膠、加米糊等加工處理,多用於工筆書畫。

 

羊腦箋是一種富麗堂皇的加工宣紙,製於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在瓷青紙上採用塗布的加工方法,把暗存了一段長時間的羊腦和頂煙墨塗於瓷青紙上,然後砑光成箋。羊腦箋堅硬如板,表面漆黑中帶藍、光亮如鏡,用泥金寫字,一般用來寫佛經,而且可以歷久不壞,蟲不蛀。

0815ph029
除了梅花玉版箋外,清代還有各色各樣的蠟箋。
0815ph029

梅花玉版箋是清代皇帝康熙設計的加工皮紙,除皇帝自用外,在民間流傳甚廣。一般為斗方形,較厚重,先在紙的表面塗白粉,再上蠟,經強力砑光,然後用泥金在紙上描繪幾何形冰紋,冰紋間有梅花圖案,紙的右下角有長方形花邊朱印,印文為隸書「梅華玉版箋」,華與花相通,故梅華即梅花。乾隆時這種箋更加精良,堅而滑,圖案更清雅。

 

南方人稱開化紙為桃花紙,因其產於浙江省開化縣,因此又名開化紙。此紙質地細膩,極其潔白,在陽光照耀下,白中透紅,無紋絡,薄而韌性強,柔軟可愛。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時,內府和武英殿刻印的圖書多用開化紙。

 

灑金銀五色蠟箋是清代的加工名紙,在各色粉蠟箋紙上加塗金銀粉或灑金銀細片,以膠固着。多用來寫宮廷內府的宜春帖子、詩詞,或供補壁用,也用來作書畫卷軸引首或裝飾室內屏風等,繪圖大部分出自蘇州織造處或北京京西如意館的畫師。據史載,由於這種紙用赤金、白銀等貴金屬,因此造價很高,比綢緞還貴。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