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孫中山的流亡生涯

mainsite_5000_0122_3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122_3_header_v1

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到了日本後,繼續進行宣傳、組織工作,建立了橫濱興中會。他斷髮改裝,以示同清政府的決裂。從此,他開展了職業革命家的長期流亡生活。他決定繼續觀察、思索,散播革命的「火種」。夏威夷是行程的第一站,他向僑胞報告了廣州起義的經過,並組織興中會會員參加兵操。只是,初次的挫敗使得各種活動「進行遲緩」。他於是在1896年初踏足「新大陸」,從西到東橫越美國,先在舊金山(即三藩市)建立興中會,又向各埠的僑胞和洪門組織反覆申說必須進行「根本改革」,否則「無以救亡」。流亡生活異常艱苦。他居留紐約時經常要在一家書館的地上睡覺,穿着粗劣的衣服,並僅以一碗麵條充飢。

0122ph009
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等人在日本斷髮改裝,並拍照留念。左起:陳少白、孫中山、鄭士良。
0122ph009
0122ph010
孫中山在囚室中寫給他老師康德黎的兩封求救信
0122ph010

孫中山於1896年秋從美國紐約乘船赴英,他顯然沒有充分意識到行程中隱藏的陷阱和殺機。他被清朝統治者視為洪水猛獸,懸賞千兩銀花紅緝拿。清政府還電令駐外使館嚴密偵察,伺機拘捕。在孫中山抵達倫敦前,清駐英使館早已獲悉他的行蹤,並向英國政府交涉逮捕、引渡事宜。清駐英使館在有關要求被拒絕後,決定採用綁架手段。10月11日,抵達倫敦十天的孫中山在從旅舍前往老師康德黎(J. Cantlie)寓所的途中,被預伏在清使館附近的工作人員強行挾持,囚於使館樓上的密室。孫中山面臨着死亡的威脅,因為清政府電令清使館僱船將他偷運回國。他的遭遇得到使館的英籍傭工同情,賀維(Howe)和柯爾(G. Cole)先後把他的親筆短箋和情況轉達給康德黎。康德黎和另一位西醫書院的教師孟生(P. Manson,原香港西醫書院首任教務長)立即展開營救活動:向警署和外交部報案;通過報章揭露這種卑劣行徑;僱請偵探監視清使館。在輿論的壓力和外交部的干預下,孫中山於22日獲得釋放。這樁事件不但給孫中山以磨礪和考驗,還使這位年輕的革命家聞名於當世。

 

孫中山從1896年秋到1897年夏都在倫敦居留。他十分勤奮地讀書,閱讀有關政治、外交、法律、軍事、海軍的書籍,而礦產與礦業、農業、畜牧、工程、政治經濟等類,而且細心和耐心地研究。他還認真考察了英國社會,參觀了憲政俱樂部和國會。倫敦東區的貧民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國各地的工人罷工鬥爭令他非常同情。這些因素促進了他的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的發展。正如他後來憶述:「兩年之中,所見所聞,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於極樂之鄉也。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基於這種體會,他說:「予欲為一勞永逸之計,乃採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所由完成也。」

0122ph011
孫中山將在英國被綁架的詳細過程,以及自己早期經歷和活動,用英文寫成《倫敦蒙難記》一書,在英國出版。
0122ph01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