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閩越方言的三大類別

30068ph007
武夷山城村漢城出土的瓦當文字
30068ph007

文字是語言的表徵,是人們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閩越人沒有創造出自己的文字,而是直接接受漢字。在秦漢以前,中原漢字可能已經在閩越地區流通,但從出土文字來看,閩越廣泛應用漢字仍然在閩越時期。現時,閩越方言包括有閩南話、閩東話、閩北話。

30068ph008
閩越王城內的村民
30068ph008

閩東話

這裡主要闡述閩東次方言的代表──福州話,整個閩東地區的代表性方言。福州話在福建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福州本地人把福州話稱為平話,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在西晉時期,中原人為了避難入到閩江中、下游,因當時稱福州為「晉安郡」,所以這裡的語言,也叫「晉安語」。

 

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明顯地留存於福州話中,其主要原因由漢代、晉代、唐代大規模移民,也有古齊語、古晉語的殘留(如福州方言中有現代晉語中的切腳詞),這些來源逐漸融合形成了現今的福州方言。近三百年來,福州話在語音的聲韻母、音變規律、字音的變讀方面和詞彙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又是極其緩慢的。

30068ph011
閩江上游
30068ph011

福州方言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融為一體的過程中,既保存着上古漢語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許多舊痕跡,又保存有不少中古漢語的一些特色,是保存中古音(或稱唐音)最多的方言之一,許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基本詞彙一直為福州方言繼續沿用至今。如「兒子」叫「囝」,「你」叫「汝」,「風箏」叫「紙鷂」等等。

 

閩南語和閩東語的分化應該是在唐代,閩南語的文讀主要來自七世紀唐音,而閩東語的文讀主要來自十世紀唐音,所以像撮口呼字,兩者就很容易看出區別來。

 

閩南話

閩南話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音,閩南語和古音接近的原因,是大規模的移民而形成的,而且語音方面基本沒有外族語言的融入。沒有受到污染,是閩南語和古音接近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閩南語可以根據自身規律演變,和中古音有着密切的聯繫。

 

至今為止,閩南語的日常用語中仍然保留着很多古漢語詞彙,如:鼎(以煮食用具為例,古代稱為「釜」的,華北人、官話語區稱為「鍋」。)、夕暴雨(午後雷陣雨,此詞彙尚保留於日本語。)此外還有倒置詞,如「衫褲」、「人客」、「趁錢」、「眠床」、「精肉」、「滾水」等等,都是唐宋以來(中古漢語時代)的用詞。其構詞方式和現代漢語相反,但是和古漢語相同,例如「鴨母」、「人客」、「親堂」、「腳手」等。

30068ph010
日出而作的福建勤勞百姓
30068ph010

閩北話

閩北語又稱「建州話」,以建甌話為代表,分佈在建溪流域,包括建甌、建陽、武夷山、松溪、政和、浦城南部、南平北部、順昌東部等八縣(市、區),以及寧德地區周寧、屏南二縣西部邊界的小部分地區和台灣小部分地區。除台灣外,這個地區大體就是唐宋以來建州、建寧府轄地。閩北語使用人口約佔漢族人口的1%。

 

閩北語的特點和其他閩語一樣,古老且沒有「F」的音,可按照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方式來翻譯。如:「走」為「行」、「跑」為「走」、「怕」為「驚」、「鍋」為「鼎」、「家」為「厝」、「沒」為「無」、「別」為「莫」等。

30068ph009
福州北峰畲族婦女
30068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