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石窟蘊藏的人文價值

0508ph022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內漢裝供養人像彩塑
0508ph022

遊人和藝術愛好者會將石窟視為觀光欣賞的好去處,而人文歷史學者則將石窟奉若珍寶。隨着金石證史、圖像證史等人文學科方法論的確立與廣泛運用,石窟的內涵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探求,其豐富的學術價值一天天地凸現出來。正因如此,敦煌才會成為各人文學科學者探尋知識的聖殿,而不僅僅是考古學、美術史和佛學所關注的對象。現在敦煌學已一躍成為跨學科的國際顯學,並吸引各地學者前來研究。

 

石窟造像歷時長,分佈廣,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美術史資料。除了浩如煙海的佛教人物繪塑,也涉及山水、花鳥、界畫(建築畫)等門類。很多大師巨匠創造的樣式在石窟中尚可追尋到流傳衍變的線索,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莫高窟藏經洞還藏有五代年款的水月觀音絹畫,應該相當接近周昉的樣式。

0508ph019
四川安岳毗廬洞紫竹觀音石雕
0508ph019

古代的寺院兼具教育功能,至今在泰國和中國傣族地區,仍然奉行由佛寺進行啟蒙教育的傳統。僧侶們要念誦佛經,求索義學,識字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石窟寺便具繕寫和保存文字資料的條件。在氣候乾燥的敦煌和新疆,不少文書木牘正是發掘自石窟寺。莫高窟藏經洞(17窟)是眾所周知的例子;在克孜爾石窟,在吐魯番的勝金口也都有過驚人發現,從中發掘的文獻除了佛經之外,內容還涉及歷史、地理等。

0508ph020
莫高窟中榆林窟的《耕耘圖》
0508ph020

佛經本身便是文學寶庫,它涵蓋了數不勝數的印度神話、傳奇、史詩與民間故事。除此之外,石窟藝術也涉及民俗文學,較明顯的是變文。變文是唐代開始盛行的俗講的產物,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佛經故事,以百姓為對象,類似現在的評書。變文經過改編潤色後,情節更曲折生動,扣人心弦,也更富於世俗色彩。莫高窟根據變文繪製有《勞度叉鬥聖變》,將勞度叉與舍利弗鬥法的情節描寫得驚心動魄又幽默詼諧。從榜題可以把畫家所據的變文還原,成為俗文學研究者的研究資料。

 

從石窟表現的形象與鑿窟造像的過程中,可以推斷出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並用以與文獻資料相勘照印證。例如史書記載由鮮卑族創立的北魏,到了孝文帝時推行漢化政策,改變「忽如一夜春風來」,在雲岡石窟中佛與供養人都改穿漢式衣裝,正好反映了當時的改革情況。又如武則天易唐為周,雖遇到了極大阻力,但在莫高窟321窟的《寶雨經變》中所描繪的日月光天子為女身,並用象徵符號圖解她自創的名字「曌」─—在敦煌這樣偏遠的地區都在為武則天登基造勢,足見當時的政局變動在全國掀起了何等巨大的波瀾。

0508ph021
雲岡石窟內的佛像
0508ph02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