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為何閩越人這麼愛蛇?

30068ph037
遊蛇節結束後,村民把蛇放生,遠處的蛇王廟裡還響着鞭炮。
30068ph037

福建最早的名稱是「閩」,其土著居民在歷史上被稱為閩越人。閩越人崇拜蛇圖騰,他們不僅以蛇為形文身,更以蛇畫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對此加以解釋:「閩,東南越,蛇種。」意思說的就是地處東南的古閩越人信奉蛇為圖騰,並把蛇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代表符號,認為自己是蛇的後代。

30068ph035
仿蛇的各種幾何形圖案,顯示了早期閩族人對蛇的信仰與崇拜的鮮明特徵。圖為浦城臨江金雞山閩越墓出土的西漢陶提梁壺。
30068ph035

蛇王廟

閩人蛇崇拜在八閩大地廣泛存在,表現為各種文化形態,如廣泛存在的蛇王宮、蛇王廟。福建在晉代就建造有設神廟,《搜神記》載:「庸嶺下北有巨蛇,長八丈餘,圍一丈,里俗懼以為神,立廟祀之。」

 

在閩越國主要城址之一的福建崇安漢城,考古發掘了兩件富有代表性的遺物,一件是封泥,其上篆刻的類似蛇形的文字,可能為「閩」字,它生動地反映了閩與蛇的文化淵源關係;另一件是銅鐸殘片,其間刻有三角形的蛇頭,形象逼真,它的存在或意味着蛇圖騰崇拜在閩越國時已具有國家祭祀的色彩。

 

福建閩侯至今仍有洋里、青竹境和蕉府行宮三座供奉蛇王的宮廟,連江品石岩蛇王廟也供奉着蛇王「蟒天洞主」。此外,南平市樟湖坂鎮的福慶堂,主祀「連」、「蕭」、「張」三蛇王。在樟湖蛇神崇拜的習俗中,當地人每年七夕都要舉行迎蛇賽會。

30068ph038
蛇王廟前暫時的寂靜
30068ph038

樟湖坂遊蛇

在福建現存的崇蛇民俗活動中,南平樟湖坂一帶的蛇王節儀式活動最為典型。該儀式活動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日舉行,時間為清晨5、6時之間到下午4、5時之間。整個儀式分五個環節。

 

一、出行:男子們集結在連公廟,抬轎、領旗、拿蛇,各就其位,銃響為號,向鎮裡走去。

二、迎神:鎮上家家戶戶都提前守候在門前、路旁,婦女們手持一把香和大量的鞭炮,迎接神像和活蛇隊伍的到來。

三、換香:當神像和當年最大的活蛇乘坐的彩轎來到各家門前時,婦女們燃放鞭炮,虔誠跪拜後,向走在神轎兩旁、手執大把香火的男子交換三支香。然後,婦女們把交換得來的香分別插在自家的大門、院內、灶頭等地方。

四、遊蛇:遊蛇隊伍由上百名男子組成,他們手裡各握一條大小不一的的活蛇,邊走邊舞動手臂,將蛇盤在自己的胸頸背腕,緩緩前行,直至走遍每一條街巷。

五、放生:下午3至4時之間,人們把神像送駕歸廟,再把活蛇投放閩江。

30068ph036
鞭炮鑼鼓喧天的遊蛇隊伍
30068ph036

元宵節遊蛇燈

樟湖鎮地形狹長,前臨閩江,河岸開闊,北靠印山,峰巒起伏延綿不斷。這個地形像塊木排,漂浮於閩江岸邊。樟湖鎮的人們怕這個「木排」被閩江水沖走而蒙受災難,每年從正月初六至正月廿一日按姓氏或街道輪流舉行遊蛇燈活動,每戶一燈,每晚一遊。

 

遊蛇燈的高潮是「竹蛇」遊到高坡處作環繞狀,意為竹蔑在石筍上打結,為「木排」更換上新的竹笮,新的一年裡人們可以安安穩穩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綜合了娛神與自娛等因素,樟湖鎮人每年都積極參加遊蛇燈活動,一條竹蛇少者有30塊燈板,多者達到七百多塊燈板,連接成一條一二公里長的蛇陣,浩浩蕩蕩,繞鎮蜿蜒而行,家家戶戶用大量鞭炮和香銃等候在自己家門口或巷口迎接,以示禳災祈福。

30068ph033
目前只有樟湖坂鎮保留了完整而原始的崇蛇習俗,以蛇作為圖騰,農曆七月初七日,樟湖坂一年一度的遊蛇活動在閩江邊開始。(阮任藝攝)
30068ph034
樟湖遊蛇燈鬧元宵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