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客家人的住屋問題

客家民居,可算得上舉世稱奇。世界上的人文學者,甚至稱之為「無與倫比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築」,這指的是閩西南的土樓。客家民居除土樓外,還有更具特色的圍龍屋、方樓、角樓種種,在中國建築史上,蔚為奇觀,讓人讚嘆不已。

30047ph025
初溪土樓群
30047ph025

客家人的居住方式是一種以圍堡式大屋(這包括了圍龍屋、村圍、土樓等所有客家民居在內)為中心的聚族民居,把生產、生活與族群成員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民系特色並有相應的地域特色的居處方式。

 

從江西的土圍子,到福建土樓,再到粵東圍龍屋,以及沿東江出現的排屋樓、圍堡,客家圍樓呈現出如下演變的規律:

  1. 隨境賦形,這恐怕是圍龍屋因應地理氣候與自然環境的第一重要轉變;
  2. 從單一的功能,如防衞、聚族而居,向審美的提升,由簡陋走向華美,由粗拙走向成熟,這便是第二個大的轉變;
  3. 由封閉走向開放、閉合的圍開放為「U」形佈局,這一變化更是顯著;
  4. 兼之風水林、花胎、半月塘的加入,使其建築的生態理念與實踐層面更精緻與到位;
  5. 中西合璧式的新建築,如聯芳樓等的出現,使之對外來文化的引入、對先進技術的吸收,有了更引人注目的發展。

 

土樓

遷移到閩西的山區中,「土圍子」的創新便顯而易見,出現了圓樓、方樓,而後,又有了半月樓等新形式。從人文環境來說,大山中,已不再受到來自北部平原一波又一波的中原文明的衝擊,有了相對獨立發展的條件,客家民系本身也就是在這裡凝結,形成與定型的,從而使其居住形態也一般能自主發展。聚族而居及防衞功能的強化,加上自然環境的催化,使恪守代代相傳的風水術的客家人,有了在自然、人文生態上的又一次選擇,這一來,土樓也便應運而生了。

30047ph028
福建土樓
30047ph028

圍龍屋

到達粵東後,由於地域上的變化、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創新的程度、科學化的程度也顯著了,這便是圍龍屋的出現,屋後的風圍(或稱「風水林」)無疑是生態倫理之需要,屋前的半月墟、圍中後位置上的花胎,也就不僅有生態、更有審美上的進化了。

創造圍龍屋的主人,就是宋元時期第三次南遷至粵東地區客家的後代(圍龍屋的產生年代當在明朝)。他們帶着中原府第式和贛閩地區方、圓圍着樓的成熟的建築技術,進而創新出圍龍屋的建造方法,它在平面結構上吸收了中原府第式房屋與塢壁堡壘,以及閩贛的方樓與圓樓的精華,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人文環境作出適應改造整合,至此逐漸形成了客家圍自方而圓、自高而低的圍龍屋形制。

30047ph026
圍龍屋是客家民居發展中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30047ph026

圍堡

綿延到被視為客屬地「唯一的入海口」原寶安即今深圳的客家民居,如龍田世居、大萬世居,也都萬變不離其宗,一直到香港客家人聚居地其客家圍屋「山下圍」(又名曾大屋)也同樣如此。儘管這些地方家族色彩多少已讓現代意識沖淡了很多,但聚族而居的形式保存、防衞的功能變化,以及開放性、審美化,尤其是風水即生態意識,仍是一脈貫通下來。

30047ph027
圍堡內
30047ph027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