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曹啟樂校董
「遊歷兩大古都,參觀千年古蹟、文物,贊嘆古人奇思妙技,中華文化之博大與包容… 對人類總體文明產生
極深遠的正面影響…」 (按圖了解更多)

迦密主恩中學
林瑞美校長
「整個旅程能真的探古知新:對敦煌文化有所認識…並有機會瞭解西安的創新科技和城市發展,引發我進一步
思想香港的情況和STEM教育的發展...」(按圖了解更多)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朱啟榮校長
「當地資深導賞員為我們詳細講解莫高窟中十個珍貴的洞窟,資料豐富而詳盡,藝術價值極高,令我們
大開眼界…」(按圖了解更多)

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
陳綺雯校長
「香港的年青人可以不斷學習,對國家的歷史文化加深認識,抓緊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機遇,努力為自己創造
更好的未來…」(按圖了解更多)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方順源校長
「增進了團友間互相交流及建立情誼,為日後教育交流舖設了良好的橋樑…」(按圖了解更多)

賽馬會毅智書院
雷志康校長
「活動行程緊湊而深入,既能實地重溫西部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更能知新,認識國家今天的發展和機遇…」
(按圖了解更多)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林佩儀副校長
「除理解前人如何在發展上的堅持及偉大發展外,亦讓我反思現今教育應如何培養香港下一代,肩負作為
中國人應有的責任…」(按圖了解更多)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彭幼婷副校長
「成就一個夢想,就從一個信念開始…」(按圖了解更多)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曹啟樂校董
「遊歷兩大古都,參觀千年古蹟、文物,贊嘆古人奇思妙技,中華文化之博大與包容… 對人類總體文明產生
極深遠的正面影響…」 (按圖了解更多)
曹啟樂校董分享
西安敦煌焕發新姿
此次兩地考察團,由李焯芬敎授帶領,遊歷兩大古都,參觀千年古蹟、文物,贊嘆古人奇思妙技,中華文化之博大與包容,中外文化刺激盪交融,對人類總體文明產生極深遠的正面影響,當前宜深思日後我國之發展路向。
利用高新科技,令國家乃至世界,能有兼顧經濟高速進步及自然保育的 方案,方稱得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敦煌對抗風沙、保護莫高崫,以至西安對慈恩寺、大雁塔,鐘鼓樓之保育、及周邊經濟活動的鋪排,便是明証。
下一代亦要有 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愛惜自己的土地,文化,珍惜及欣賞本國文化,掌握新知、科技,為自己及社會創造更高层次的價值。西安的中學、大學,師生精神面貌令我們印象深刻,高新科技區年輕創業者滿懷理想,他們正是國家的希望所在。

迦密主恩中學
林瑞美校長
「整個旅程能真的探古知新:對敦煌文化有所認識…並有機會瞭解西安的創新科技和城市發展,引發我進一步
思想香港的情況和STEM教育的發展...」(按圖了解更多)
林瑞美校長分享
感謝團結香港基金同人的精心安排,令我整個旅程能真的探古知新:對敦煌文化有所認識,莫哥窟的壁畫令我嘆為觀止;並有機會瞭解西安的創新科技和城市發展,引發我進一步思想香港的情況和STEM教育的發展。此外,我珍惜能參觀學校和大學,知道更多內地的教育情況,並學到新的點子作為借鏡。與當地的官員和香港人交談,更能真確掌握西安的生活和工作情況,極好!
欣賞你們的專業美好安排,令我十分享受整個旅程,滿載而歸。並感謝李焯芬教授和曹先生的講解!
謝謝Alex、Charmaine, 特別謝謝Ian你的帶領,勞心勞力!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朱啟榮校長
「當地資深導賞員為我們詳細講解莫高窟中十個珍貴的洞窟,資料豐富而詳盡,藝術價值極高,令我們
大開眼界…」(按圖了解更多)
朱啟榮校長分享
感謝團結香港基金組織是次2019「探古知新之旅」中學校長內地考察團!
感謝團長李焯芬教授帶領是次考察團,分享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文化知識,令團員獲益良多!
感謝副團長曹萬泰先生帶領是次考察團,聯繫內地各單位安排參觀是次考察地點及聯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成都聯絡處及駐陝西聯絡處,並邀請在西安生活的香港人出席晚宴,令團員了解香港人在內地特別是在西安生活的情況。
這是很難得的機會,我們參觀了敦煌莫高窟,主辦單位更安排了當地資深導賞員為我們詳細講解莫高窟中十個珍貴的洞窟,資料豐富而詳盡,藝術價值極高,令我們大開眼界。其中不少洞窟的資料已經上載於互聯網,只需掃描二維圖像就可即時獲得豐富資料以便加深對有關洞窟的認識。另外,我們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所觀看的兩套視頻節目,製作水準極佳,這對我們了解莫高窟、敦煌甚至整體絲綢之路的來龍去脈甚有幫助。古代的工匠以他們的創作思維,運用豐富的色彩,塑造活靈活現的而且細緻的人物形象,令人對莫高窟所保留的洞窟更加讚嘆不已。此外,我們從導賞員的講解也認識到莫高窟製作的壁畫及雕塑所展示的文化及宗教內涵,這些都不是我們可以從書本上輕易獲得的,而是經過敦煌研究院眾多的專家及工作人員冒著惡劣的大自然環境和氣候,以及經歷漫長的時間研探而來的寶貴所獲。
陝西歷史博物館也是另一很值得參觀的地點。導遊張波先生以周恩來總理昔日參觀陝西省博物館時的指示作引言:「陝西文物很多,展室窄小,在適當的時候,新建一個博物館。」1991年,正式以陝西歷史博物館名稱亮相的新館落成啟用。博物館館藏文物171萬餘件,一級文物1709件,其中國寶文物18件,以青銅器、陶俑、金銀器和唐墓壁畫最具代表性。由於時間不足,我們只可參觀第一展館、第二展館、第三展館等數個展館,展品豐富、珍貴而獨特,其中以杜虎符、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和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壁畫等三件國寶的前世今生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宋代國寶級文物青釉提梁倒注瓷壺的設計十分有趣,需要在壺底注入酒水,反映出古人對科學的應用。

來源: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95%E8%A5%BF%E5%8E%86%E5%8F%B2%E5%8D%9A%E7%89%A9%E9%A6%86/197309
是次考察團行程內容充實豐富,團員獲益良多,值得向學界大力推薦。

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
陳綺雯校長
「香港的年青人可以不斷學習,對國家的歷史文化加深認識,抓緊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機遇,努力為自己創造
更好的未來…」(按圖了解更多)
陳綺雯校長分享
2019年4月21日至4月27日,我和一群中學校長參加了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2019「探古知新」之旅。這次旅程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到中國文化的深遠及國家最新發展方向。
敦煌
莫高窟及敦煌的歷史文化遺跡吸引了全世界旅遊人士的目光。這次參訪,校長們在敦煌逗留了三天,除了參觀敦煌石窟,更有機會參訪敦煌中學,了解國內教育政策的發展。李焯芬教授對於敦煌石窟壁畫的生動講解,更加深了我們對於佛教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體會。
適逢其會,在敦煌欣賞到王潮歌的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深感國家近年在表演藝術的創新和進步。與倫敦紐約相比,我們的大型藝術表演發展,實在是不遑多讓。
鳴沙山、月牙泉、漢長城、玉門關及雅丹地質公園
對於大多數沒有到過沙漠的香港人,鳴沙山、月牙泉、漢長城及玉門關等名勝古蹟,已經有足夠吸引力。這一次可以遊覽剛剛開發的雅丹地質公園,實在大開眼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敦煌玉門關西北,距離敦煌大約180公里。近年國家在西北地區修復公路,讓更多遊人可以途經敦煌時欣賞到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特有的地貌,實在難得。
西安
這次探訪西安,並沒有去參觀兵馬俑。「知新」行程主要是在西安參觀西岸高新區,了解國家最新科學發展方向。在西安高新區展覽館和創客社區的交流,我們目睹西北地區在科研和高新科技產業的進步。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豐富的文化遺跡。陝西的歷史文化風貌,不愧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交流團結束之前的晚上,主辦單位安排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駐陝西的工作人員和幾位在西安工作的香港居民和我們一同晚飯交流。交談中,我們對香港新一代年青人在國家不斷發展中可以尋找到的機遇有更多認識。
寄望
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國家的持續發展中有一定的任務。香港的年青人可以不斷學習,對國家的歷史文化加深認識,抓緊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機遇,努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未來,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方順源校長
「增進了團友間互相交流及建立情誼,為日後教育交流舖設了良好的橋樑…」(按圖了解更多)
方順源校長分享
感謝香港團結基金舉辦香港中學校長考察團,前往敦煌及西安交流,讓我大開眼界。
在營前會,透過敦煌研究專家細心講解敦煌特色,讓我對敦煌留下初步印象及欣賞的方法。去到敦煌實地,看見莫高窟,感受前人為了宗教理想,塑造了許多富有意義的佛像及壁畫,成為流傳千古的文化寶藏。
去到陽關遺址,見到大漠的廣闊,透過雅丹地質風貌,盡見大漠風情,對古代絲綢之路,有點活現眼前之感。
沙洲夜市,成為團友逛街及夜宵好時光,增進了團友間互相交流及建立情誼,為日後教育交流舖設了良好的橋樑。
在西安,感受最深的是,特區聯絡處邀請在西安生活學習的香港人出席晚宴,席間得知他們的苦與樂,在西安拼搏的處處商機。深感香港學生日後工作應跳出香港,擁抱中國。
總結而言,香港團結基金為我們香港中學校長擴闊了祖國的情懷和認識,對此我深感謝意。

賽馬會毅智書院
雷志康校長
「活動行程緊湊而深入,既能實地重溫西部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更能知新,認識國家今天的發展和機遇…」
(按圖了解更多)
雷志康校長分享
感謝團結基金會的安排,是次活動行程緊湊而深入,既能實地重溫西部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更能知新,認識國家今天的發展和機遇。
還有李教授作出補充講解敦煌文化,感覺有像宇宙大爆炸把能量釋放般的,把已壓縮的歷史文化,穿越時空,帶入現代的時空,令認識更豐富及精彩。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林佩儀副校長
「除理解前人如何在發展上的堅持及偉大發展外,亦讓我反思現今教育應如何培養香港下一代,肩負作為
中國人應有的責任…」(按圖了解更多)
林佩儀副校長分享
探古知新‧承先啟後
感謝團結基金會籌辦是次西安‧敦煌探古知新七天之旅,讓我從窺探古代文明及了解近代中國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中,深入理解中國內陸地區於改革開放的變化。旅程中,我們深入考察敦煌莫高窟、鳴沙山等名勝古蹟,亦參觀了西安博物館,透過李教授及曹先生仔細的講解,我們得以理解中國古文明的精粹,及在人類文明上所擔當的重要角色。除理解前人如何在發展上的堅持及偉大發展外,亦讓我反思現今教育應如何培養香港下一代,肩負作為中國人應有的責任。
另外,西安考察中的近代航天科技及創業發展部份亦令我有深刻的印象,西安及敦煌的發展見證了改革開放多年的成果。開放改革初年因從沿海城市開始,難免出現城鄉發展的差距。然而,是次考察中可見,不少內陸省市,也運用自身的優勢,為開放改革進一步發展而努力。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安及敦煌市的青年人具備的自信。例如敦煌中學的一名曾到港交流的年輕女教師,在參觀中不斷主動交流教育發展。另外,在西安創新科技園區中,年青的發明家自信地講解他們如何開發產品,及將之改良推廣至世界。創客部落中內地年輕一代,如何利用國家政策的優勢,配合創新區的資源,以達至創業之夢等,所表現的並非單是個人的優越,而是如何在國家政策的鴻流中,不亢不卑地提升自己,進而協助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實踐中國夢。
最後,再次感謝交流團的各工作人員,包括AIex, Ian 及 Charmaine 的付出及仔細安排,讓我們能透過豐盛的七天之旅,反思作為學校領導,怎樣在21 世紀引領我們的下一代實踐中國夢。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彭幼婷副校長
「成就一個夢想,就從一個信念開始…」(按圖了解更多)
彭幼婷副校長分享
「敦煌---讓我不停思索」
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有幸參加了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2019「探古知新之旅」,這回目的地是敦煌與西安。行程第一天由香港飛往西安,再由西安飛往敦煌,行程順利,但還是要晚上11:00抵達敦煌。身體疲乏,卻有難以言喻要目睹敦煌石窟的一份渴求。
第二天早上,懷著愉悦的心情,隨大隊前往期待已久,且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筆者是理科人,出现在眼前的莫高窟,邊讚歎、邊聽講解,亦邊以數學之筆留下印記:「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國時期,據文獻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多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援,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見興盛,至武則天盛世之時,已有洞窟千餘個。這讓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石窟,更成為舉世無雙、集中西藝術精髓的寶地。這裏每一個洞窟為何呈現如此的偉大畫工,支持的精神力量源是哪裹?用今天的科學理論,是難以解釋的,筆者相信,鬼斧神工,只能用純樸的心去思考,思考每一個窟的劃建都是從一個信念與心靈的契合開始,一線到底,終於完成」
再要記錄的,是敦煌市的最後一天,隨團到訪了敦煌市敦煌中學,校內第一站參觀地點便是心靈咨詢室,學校認為在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爭,未來人才不僅需要全面掌握現代科學知識,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素質,學校教師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在他們教學工作中,不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更須加強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導向工作,幫助學生擁有一個健康樂觀、積極進取的心理狀態。
筆者想到,有心理學家曾說「二十世紀是焦慮的時代,二十一世紀是抑鬱的年代」,今天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知道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部複雜的書,教師必須認真研讀這本書,因為培養學生的心靈素養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學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智慧發展的前提,沒有前者,後者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無源之水。因此,教師在工作中,要特別注意正確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並把它作為教育工作中永恆的主題,努力不懈。
時間怱怱,親近敦煌不到两天,但腦海裏盤旋著两句說話,那就是「成就一個夢想,就從一個信念開始!」今天案上擱筆,我還是不停的思索。
風采中學彭幼婷副校長
其他校長感想分享:
- 文化景點很多人都參觀過,但國家的最新發展及其速度,值得與人分享。衷心感謝團結基金的精心安排及隨團工作人員的熱情而盡心的接待,感激不盡,難以言喻!
- 多謝「莫高窟」導賞安排及教授的講解;「鳴沙山」及「月牙泉」特別,風景好; 「玉門關」及「漢長城遺址」有特色; 「敦煌中學」交流活動,欣賞內地學校的努力; 參訪「西安交通大學」加深認識大學的發展;「特區駐陜西聯絡處」晚宴與在陝港人愉快交流,多謝特別的安排,認識當地的情況及發展多了。
- 「陝西歷史博物館」講解員解釋詳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感謝協助的工作人員。
- 參訪「西安交通大學」之「西遷紀念館」感受尤深: 前賢篳路藍縷,開拓局面,為國家未來發展奠下基礎。參訪「西北大學附中滻灞校區」教學有新意,若能更多時間交流觀課/ 評課的體會及心得,可能會更有得著。
- 整體而言,我認爲敦煌的行程所有文化景點或自然景點均值得推介。
- 這次能夠有機會親眼目睹在書本上的「玉門關」,十分難得。「玉門關」是絲綢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通過玉門關,中原的詩綢和茶葉輸往西域各國。西域的葡萄瓜果、宗教文化相継傳入中原。「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可見大自然創造力無窮;真是鬼斧神工,各具形態,千奇百怪,有像座塔,有像宮殿,有像動物形態等。推薦敦煌,因為自古敦煌,人傑地靈,是飛天故鄉,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咽喉重鎮」,就讓我們帶學生共同走進敦煌,走進絲綢之路,感受那歷史的輝煌。會推薦給學會之中學校長、小學校長。
- 會在早會與師生分享敦煌的文化的珍貴及為守護保育這文化作犧牲者的偉大精神。
- 「敦煌中學」交流活動符合期望,另可加強「西北大學附中學」與香港學校的相向交流,如(1)邀請港方一校長簡約報告香港教育情況; (2)邀請港方每學校準備校方的資料,如校刊,通訊等致送對方,讓內地學校也認識香港學校各種發展,促進雙向交流。這團增加了我在"一帶一路"的基礎知識,及從李教授方面學會了一些有關敦煌學及佛學的知識。途中的見聞及攝錄的照片,會成為我在大學課堂的教材。若有需要,本人在將來樂意對團結香港基金以及中國文化研究院提供協助,如:教育議題的分享,在考察團中提供學者的觀點,讓交流及討論從多角度來分析,等等…謝謝李教授、曹先生、余處長、Alex、Ian 及Charmaine組織這次學習的機會,有緣再會。
- 整體而言,我認爲敦煌的行程非常滿意,值得推薦給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