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細數巴蜀名人

巴蜀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蘊,使四川人文薈萃,人才輩出。中國已故著名川籍文學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寫到:「文翁治蜀文教敷,爰産揚雄與相如。詩人從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蘇。」除了郭沫若提及的揚雄、司馬相如、李白、蘇氏三父子之外,巴蜀地區的人才還包恬唐朝女詩人薛濤,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等。

 

揚雄 

揚雄字子雲,又作楊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蜀郡成都人。西漢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語言學家。與司馬相如、班固、張衡並稱為「漢賦四大家」。揚雄少時好學,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因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境貧寒,卻不貪慕富貴。年四十餘,以文見召,頗得漢成帝賞識,任給事黃門郎,為榮寵之職。揚雄雖然多年在朝為官,但仕途上不求聞達,安貧樂道,專注學術研究,畢生從事著作,在辭賦和儒學方面頗有建樹,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30037ph007
揚雄
30037ph007

薛濤

薛濤,陝西人,幼年時,因為父親薛鄖被貶謫,跟隨家人跋山涉水來到了四川成都。沒過幾年,其父出使南詔,染病不治而亡。迫於生計,薛濤在16歲入了樂籍。薛濤因為從小其父教她讀書識字,8歲時就會作詩,加上多才多藝、姿容美好,入樂籍不久便聲名遠揚,並且和當時許多文人有往來。薛濤的作品以清麗見長,並帶有丈夫氣,其中還不乏關懷現實的詩作。

30037ph008
薛濤
30037ph008

蘇氏三父子

蘇氏三父子又被稱為「三蘇」,指的是蘇洵及其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蘇氏三父子是四川眉山人,在「唐宋八大家」中他們一家人就佔了三位,絕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美談。老子蘇洵雖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但是一生卻和科舉無緣。父子一同赴京趕考,兩個兒子一考即中,蘇洵仍然是名落孫山。蘇洵擅長寫散文,擅長論政治、博辯宏偉、鋪陳排比、善用妙喻。兒子蘇軾的性格和蘇洵很像,雖然才華橫溢但是鋒芒太露,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但是文學藝術上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大的成就便是詞和詩。蘇轍的性格沉穩,所以與蘇軾相比,蘇轍仕途還算順暢。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不及蘇軾,他以儒學為主,汪洋澹泊文風中蘊含着秀傑深醇之氣,擅長政論和史論,政論縱談天下大事、史論針砭時弊。

30037ph009
三蘇(從右到左:蘇洵、蘇轍、蘇軾)
30037ph009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開貞,字鼎堂。四川省樂山市沙灣人,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現在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的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從出生到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院落風格古樸,故居名是由啟功先生題寫的。為了紀念這位文學巨匠,沙灣區還修建了郭沫若紀念館、沫若文化苑。來到樂山地區可以看到不少以「沫若」命名的地方,在樂山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他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在文學創作和歷史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0037ph010
郭沫若
30037ph010

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是巴蜀地區出生的著名畫家。張大千原名正權,單名爰,又名季,字季菱,「大千」是其在松江禪定寺出家時的法號。張大千幼年在母親和二哥的薰陶下對繪畫產生興趣,1917年留學日本後自學繪畫,回國後遍臨古代大師名跡。1941年,年過不惑的張大千前往敦煌臨摹莫高窟壁畫,到達敦煌後,他在臨摹前首先對莫高窟進行編號。歷時兩年多,共臨摹壁畫276幅。這對敦煌學的研究、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

30037ph011
張大千的《自畫像》
30037ph012
張大千畫的時尚豔婦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