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千奇百怪的喪葬習俗

30077ph057
2003年,湖北省宜昌,在靈堂跳喪舞的土家族。
30077ph057

土家族跳喪

土家族跳喪,又稱打喪鼓。湖南、江西兩省山區中的土家族在老人去世停柩期間在靈堂舉行的民間舞蹈,只由男性表演,兩人或多人輪番起舞,一人擊鼓伴奏。舞蹈動作多從模擬禽獸或人的勞動而來。通過強烈的胯部左右擺動和腿部的起伏顫動,形成獨特的風格和韻律。

 

哈尼族「莫搓搓」葬禮

「莫」為老者,「搓」為跳,意思是:為死去的老人跳歌。「莫搓搓」是哈尼人的一種隆重的喪葬形式,只為正常死亡的高齡男女舉行,無子嗣或非正常死亡的人不得舉行。莫搓搓的含義是:替死者洗刷罪孽,為其鬼魂安排一個有吃有喝有玩的理想環境,它不但是對祖先的崇拜,也是對生者的安慰。

 

雲南墨江縣、紅河縣一帶的哈尼族,凡已安家立業或已有兒女的老人死去,家人會放響三聲土炮,向四鄰村寨、各地親友報喪。出殯之前,喪家男女老幼一律脫鞋脫帽,不梳頭,夫妻不得同床。停柩期間,各地親朋殺雞宰羊,前來弔唁。本村和鄰村男女青年匯聚在喪家屋旁,圍屍唱輓歌,跳《莫搓搓》舞。平常,哈尼習俗嚴禁青年男女在公開場合演唱情歌,尤其當本家族的異性在場時,更是嚴加禁止。但此時禁忌被推翻,年輕人公開地談情說愛,通宵達旦狂歡。

30077ph056
1998年,雲南綠春哈尼族葬禮,死者親屬用衣襟兜土蓋棺。
30077ph056

生死不離樹的岜沙苗族

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城以南7.5千米的岜沙苗寨,終生信奉「樹神」。孩子呱呱落地,父母就為他種下一棵樹。當這個人年老去世時,家人鳴槍報喪,族人與親朋好友循聲來幫忙,給死者家屬送些米和醃魚以示幫助。死者家族長者主持商議安葬死者事宜要到寨門外古樹下進行,以免打擾死者靈魂。砍下死者出生時栽種的那棵樹做棺材,土葬時須深埋,不留墳頭。在墳地上再種下一棵樹,並消除掉他在世上的一切痕跡。

30077ph058
岜沙苗寨香樟紀念亭,又稱神樹亭,內祭有樹神。
30077ph058

湘西苗族的趕屍

湘西苗族古代喪俗,職業趕屍人「老司」受喪家委託,運用「巫術」,將客死他鄉的屍首晝伏夜行帶回老家,啟程和入殮過程均由老司承擔,絕對不允許旁人插手和旁觀,直到將死者裝殮完畢後,喪家才可認領安葬,使其入土為安。此俗曾於沅陵、瀘溪、辰溪及漵浦一帶存在,早已絕跡。如今,在湘西旅遊景區,「趕屍」是作為神秘的「楚巫文化」介紹給遊客認識。

 

侗族停棺待葬

黔東南從江占里、往涸和湖南新晃、通道等地侗寨,曾有停棺待葬習俗,如死者不逢吉年,不能入土安葬,需停柩待到吉年、吉月才擇吉日安葬。死者入棺後,抬至寨外較偏僻之處,放安木枕,將棺材架其上,上面搭一小棚。擇吉日,或待寨裡有同輩人死後再一同下葬。

 

彝族陶器葬

又稱直葬、沖天葬,即用六尺高的陶罐為棺,將死者直立放入後埋在土中,壘成墳堆。雲南路南撒尼支系的彝族曾慣用此葬法。當地人認為是祖先傳下來的,人是站着走的,也要站着死,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活着如此,死了也如此。

 

白褲瑤葬禮砍牛

白褲瑤砍牛祭祖的風俗,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後,要舉行隆重的喪葬儀式,十里八鄉的鄉親帶上米酒和稻穗趕來為死者送行,敲銅鼓、長桌宴、哭葬、送葬,砍牛是最重要的活動環節,一般經過哭牛、轉牛、撫牛、拜牛、頌牛、砍牛、吃牛等程序。

30077ph059
2001年,廣西白褲瑤喪葬習俗砍牛,瑤胞圍着牛哭泣。
30077ph05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