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佛教崇拜中的重要神祇

1605ph010
香港寺廟中的佛像
1605ph010

佛教自傳入中國後,在民間的影響愈來愈大。佛教的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觀念深入民心,對民間崇拜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修來世,今生就要行善修行,以免墮入畜生、地獄、餓鬼三惡道。這種思想觀念與中國傳統道德中宣揚的「善」不謀而合,故很容易被人們接受。佛教認為人生是「苦」,造成痛苦的原因就是「無明」(即無知)。這對於世上一些不切實際、拚命追逐名利聲色者,都是切中要害的批評。

1605ph009
寺廟中的釋迦牟尼像
1605ph009

釋迦牟尼

佛教創始人,原是古印度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釋迦族人。他目睹人的生老病死,痛感人生充滿苦難。為尋求擺脫苦難的道理,二十九歲出家修行,三十五歲覺悟成佛,此後在恒河流域遊走教化,八十歲時因病逝世。之後,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斷傳播,逐漸發展為世界性宗教,釋迦牟尼其人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被神化。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佛教宣揚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思想,教化人們要積德行善,修好來世。佛教傳入中國後,經多年的發展和演變,寺廟遍佈全國各地。各寺廟都建有大雄寶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像,供善信瞻仰朝拜。

1605ph011
觀世音像
1605ph011

觀世音

觀世音簡稱「觀音」,俗稱「觀音菩薩」,其名一直沿用至今。觀世音端莊雍容,慈善安詳,一副中國古代貴婦人的模樣。但其原型並非如此,而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善神──雙馬童神。這對小馬駒廣施善行,救苦救難,並能降妖伏魔。後來大乘佛教受其影響,塑造了觀世音的形象,是一位威猛的男性,並繼承了神馬駒的全部功德。

1605ph012
寺廟中的觀世音
1605ph012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早期,觀世音還是男性。大約在南北朝後期,就出現了女性觀世音像,在唐朝以後更為盛行。按佛教經典,觀世音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具三十三身、救苦救難等超凡能力,在其變化身中,就有一些是女身。女性觀世音的出現,是因觀世音常現婦女身濟度世人之故。在四大菩薩中,觀世音的名望最高,信徒最多,香火最盛。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得到不少人崇拜。

 

羅漢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羅漢有「四大羅漢」、「十六羅漢」、「五百羅漢」之說。他們均是佛祖的嫡傳弟子。其塑像常排列於大雄寶殿兩側。「五百羅漢」的原型,一般認為是釋迦牟尼逝世後結集憶述佛經的五百位僧侶,後世佛寺中給他們設有專門居所──羅漢堂。

1605ph013
羅漢
1605ph013

濟公

濟公是具有中國血統的羅漢,歷史上真有其人。濟公是台州(今浙江臨海)天台人,俗名李心遠,出家後法名「道濟」。最初在靈隱寺出家,後移往淨慈寺,於該寺圓寂。他不守戒律,嗜好酒肉,舉止瘋癲,因此又被稱為「濟癲僧」。

民間傳說中,濟公是個見義勇為、神通廣大的傳奇人物。他懲治嘲弄貪官污吏,扶困濟貧,抱打不平,百姓尊稱他為「濟公」、「濟公菩薩」。

1605ph014
濟公祠內的濟公像
1605ph014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