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石篆山內兩尊奇特造像

30074ph046
石篆山孔子及十哲龕
30074ph046

石篆山孔子及十哲龕

石篆山第6號孔子及十哲龕,造於宋元祐三年(1088年)。龕正中刻着正襟危坐的孔子像,頭紮束髮軟巾,身着圓領寬袖長袍,左手撫膝,右手握羽扇,足蹬雲頭履,踏於雙孔四方几上。這尊方面無鬚、不顯老態的孔子像,在內地的孔子造像中極為罕見。其頭部的左側壁上刻「至聖文宣王」五字,顯示其身分。

 

在孔子像的左右兩側,並排侍立着他的十位弟子像,即:顏回、閔損、冉有、言偃、端木賜、仲由、冉耕、宰我、冉求、卜商等,被稱為儒家十哲,皆戴冠執笏,寬袖大袍,足着靴履,謙恭侍立,而個性有別。龕壁上對應其人,分別題刻着十位弟子的姓名。大足石刻以整龕雕像的形式,單獨地表現孔子及弟子的群儒像,在內地古代石窟或摩崖石刻造像中極為珍貴。

30074ph047
石篆山孔子像
30074ph047

石篆山志公和尚

石篆山第2號龕內,有兩尊較為奇特的宋代造像。龕左側的主像,高大肥壯,頭戴披風,方臉無鬚,雙眼微閉,身着交領寬袖大袍,隆腹結腰帶,踝腳履靴,左靴腳趾外露,左手執角尺,腕掛鐵剪,右手向後伸二指,招呼後面的弟子。右側的弟子,圓頭矮身,短髮齊耳,身穿圓領窄袖長服,腳穿草鞋,舉兩手托着肩上的擔杖,杖的一頭掛方斗、秤桿、稱砣等物,另一頭掛着一把拂塵。兩人背後的壁上,彩雲中飄懸着一幅牡丹花圖,呈現出神奇怪異的景象。

30074ph045
石篆山志公和尚
30074ph045

龕中人物是何方神聖?長久以來難以論定。在清道光年間,有人根據兩人所持的角尺、鐵剪等工具,以及擔負的方斗、秤桿等物品,認為這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工匠魯班和徒弟。這個龕便被稱為「魯班龕」,延續了一百五十年。直至1985年,細心的研究人員在龕頂發現了一則造像記,並詳加考證,才認定這是史料中記載的南朝高僧志公和尚。

 

據《南史》、《高僧傳》等記載,志公和尚本姓朱,金城人,七歲起為僧,專修禪觀,生性怪僻,居無止處,飲食無時,披髮徒跌,行走於山水間,常以剪尺、銅鏡、拂子掛杖頭,負之穿街而過,言語神異,聽者難曉,卻皆靈驗,京城王侯士庶皆視其為聖僧,又傳說他是菩薩化身。南朝以來,備受尊崇,並廣傳於世。

 

南山三清洞

南山三清洞是以「三清」和「四御」為主的道教石窟。石窟前部有兩根盤龍圓柱,中間的方形柱為造像主體。柱正面壁上層刻三位天尊像,首戴蓮形束髮冠,身着道袍,盤膝坐於蓮台上,左右分刻玉皇大帝和紫微大帝,下層刻勾陳大帝和后土皇衹,皆頭戴冕旒,手捧玉珪,坐於龍頭背椅上。道教經歷長時間演化,到宋代才確立「三清」和「四御」的神系。而南山三清洞則是內地現存的最早實證,為道教史研究提供了寶貴實物史料,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30074ph044
南山三清洞
30074ph04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8月3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