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一號祭祀坑有何寶物?

聲音導航:

 

金杖  

全長143厘米,直徑2.3厘米,重463克(含部分雜質),是用金條捶打而成寬約7.2厘米的金皮後,再包捲而成。兩側薄,中間略厚,出土時已壓扁變形彎曲,但在金皮包捲內尚存木質碳化物,由此推測這是一枚內以木棍支撐外包金皮的黃金權杖。

30055ph022
金杖
30055ph022


鳥形玉璋

頂端鏤刻一隻飛鳥,鳥尾微殘。射身扁平,微帶弧形,射身的兩面對刻有一璋形圖案,位於璋的中部,璋射兩側各刻有四組齒飾,在長方形的低部兩側各刻有一組齒飾。該璋通長38.2厘米。這件玉璋在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中是比較特殊少見的。

30055ph024
鳥形玉璋
30055ph024


龍柱

斷面呈橢圓形,上粗下細,柱頂呈斜坡,下端四周有半圓形缺口,在缺口的上方有圓形的「鉚孔」,推測該龍柱是鉚在某個柱子的上面。在柱子的斜頂上一條龍的上半身臥立於上,龍首的頭上長着兩隻大的犄角,龍的下頜長着「山羊」鬍鬚,看上去就像一隻羊首。龍身下部沿柱身而下,雙下肢緊抱柱體,尾下拖於銅柱的近底端。柱子的另一側是一條簡化的「龍」。柱高41厘米。這件器物是三星堆文化發現的唯一珍品,至目前為止,在全世界的同時代考古發現中,它也是極其罕見的。

30055ph025
青銅龍柱
30055ph025


金面罩

金面罩用金皮捶打而成,採用衝壓和鏤刻的方法,雙眼、雙眉鏤空,鼻子突出。額上部殘損。殘寬21.5厘米、高11.3厘米,其大小與其真人面部相當,可能是從某個青銅面具或青銅熱頭像的臉上脫落下來的。

30055ph020
金面罩
30055ph020


金虎

金虎是用金箔錘楪而成,大耳、張口,前肢下撲,後肢呈蹾式,尾上捲,整個造型呈躍起向前撲食之狀。虎眼採用鏤空技術將其鏤空,虎身採用衝壓技術滿飾「目字形虎斑紋」。金虎高6.7厘米、通長11.6厘米。虎在巴蜀的青銅器上是最為常見的動物裝飾,尤其是在巴蜀的戈、矛、劍等兵器上常見。

30055ph021
金虎
30055ph021


青銅跪坐人像

這個青銅跪坐人像的頭髮從前往後梳,再向前捲,束成高髻,寬臉,圓眼外凸,嘴張開,上下兩排牙齒緊咬,上身穿右衽交領長袖短衣,腰部繫帶兩周;下身着「犢鼻褲」,一端繫於腰前,一端繫於背後腰帶下,有點像日本「相撲」的打扮。雙手撫膝,左右手腕各戴兩個手鐲,高14.6厘米、寬8.2厘米。這件青銅跪坐人像的髮髻、服飾和其他青銅人頭像的髮式都與文獻記載中的蜀人所穿戴的服飾與髮髻完全不同。

30055ph018
青銅跪坐人像
30055ph018


龍虎尊

龍虎尊是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較為完整的禮容器,也是國內少見的一種形制。出土時已被燒毀砸損,器內裝有殘損的玉石器、海貝、金料及金面罩一件。尊的口部嚴重殘損不能復原,頸上有三周凸弦紋,折肩、深腹、平底、高圈足。肩上一周鑄有高浮雕的三條龍,呈蠕動遊迤狀,龍頭高突,圓眼、高柱狀角。肩下鑄虎,一頭雙身。虎為大頭、大圓耳,虎嘴將一「蛙形人」的頭「吃在嘴裡」,「人」的四肢做掙扎之狀,類似題材的龍虎尊曾在中國的安徽發現過。

30055ph019
龍虎尊
30055ph019


小小面具

這是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最小的一件青銅面具,有點像現代西方化妝舞會用的小型面具。該面具頭戴冠,寬臉,下頜較圓,粗長眉,大眼睛,圓耳廓,耳垂穿孔。整個面具只有7厘米高、9.2厘米寬、0.4厘米厚。

30055ph023
青銅小面具
30055ph02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3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