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陶器是人類最早的化工生產?

0805ph009
灰陶盉
0805ph009

燒製陶器是人類最早的化工生產之一。陶器的出現也是人類跨入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根據科學推測和實地調查,多數學者認為發明陶器經歷的過程是:在沒有陶器之前,人們先是在編製、或木製的容器上塗上黏土而使之耐火,並以此來烹煮食物。後來,人們發現成型後的黏土不需內部的木製的容器也可用於烹煮,這就發明了陶器。

 

燒製陶器的一般過程是:選擇好製陶的黏土,將其用水濕潤成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坯泥,然後將其塑造成一定形狀,待乾燥後用火燒烤,就成為堅硬的陶器。在製陶過程中,通過高溫的化學反應,黏土中由岩石風化而來的雲母、石英及長石等物質在攝氏800度以上的高溫燒烤下,便會失去結晶水,出現晶形轉變等化學變化。這不僅改變了自然物質的形態,而且也改變了它的本質。這不僅是一種化學生產工藝,也是人類最早的一項化工生產。通過對某些少數民族傳統製陶工藝的調查,認識到最原始的燒陶方法,大多經歷了平地露天堆燒,一次性泥質薄殼封燒,以及豎穴窯燒的逐步演進。燒陶從無窯到有窯的進步,不僅使燒陶溫度從攝氏700—900度提高到攝氏950—1050度,而且反映了人類利用自然力水準的進步。這一技術上的進步所具有的意義是深遠的。

 

黏土是人類最早知的無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在燒陶的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那些黏土適用於製陶,及陶土的加工方法。儘管陶器製作一般是就地取材,人們總是選擇那些雜質少,黏性大的易熔黏土。經加工後的泥料應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凝膠性,而提高這方面性能的最普通作法是將陶土淘洗和陳放。在製作陶坯時,為了防止開裂,人們曾有摻入植物葉莖;陶坯在燒成陶器的過程中,葉莖曾被炭化,陶器耐熱急變的性能會明顯得到改善。後來,人們在製作炊具一類的陶器時,乾脆在陶泥中摻加少量砂粒,以進一步提高陶器耐熱急變的性能。

0805ph008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蓋鐵罐
0805ph008

早期的紅陶、灰陶、黑陶及彩陶,在製作原料上沒有太大差異。紅陶一般在空氣充足的無窯或有窯中燒製,陶坯在空氣中燃燒後,陶土中的鐵離子便會呈氧化態而顯紅色或紅褐色。灰陶是在窯頂封閉的窯內燒製而成,陶坯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燃燒,陶土內的鐵離子便會呈還原態而顯灰色。黑陶是在封閉的窯內,加上大量黑煙而製成,因為黑煙中游離的碳會滲入陶胎,使陶器變成黑色。彩陶是在陶坯表面上一層化妝土後,再作彩繪和燒成。

0805ph007
紅陶雙耳三足壺
0805ph007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