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操控木偶有哪些方法?

1503ph010
正在跳舞的「仙女」木偶
1503ph010

中國木偶操縱方法有多種,皆能達到靈活敏捷,馭物為靈。「眉目傳情」是戲劇表演的手段,「口若懸河」是講唱藝術的基礎,木偶難以表現這些特點,因此只能用木偶的形體動作去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靈巧的動作成為木偶藝術的中心。木偶藝術是誇張性與寫實的逼真性結合而成的藝術,而不同操縱方法的木偶藝術亦各有特點。

1503ph011
福建提線木偶,丑角,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1503ph011

提線木偶

提線木偶戲亦稱「懸絲傀儡」,宋代時已極為興盛。當時各地提線木偶戲技藝高超,不管是操作技術,還是木偶工藝造型,都達到極高水準。提線木偶由偶頭、籠腹、四肢、提線和勾牌組成。高約2至3尺。偶頭以樟、椵或柳木雕成,內設機關,五官表情豐富。竹製胸腹。有文、武之分,舞槍弄棒,把盞摔扇,筆走龍蛇,妙趣橫生。腳色(角色)分有赤腳、靴足(用以演官場角色)、旦腳(頭尖蹺、後跟高、外包繡花紅、青色布)三大類。提線一般有16條,據木偶動作需要而取捨。如陝西合陽線戲原來的基本提線只有5條,表演特技時需加到三十餘條。

1503ph008
仿如真人的提線木偶
1503ph008

掌中木偶

掌中木偶即布袋木偶戲,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高尺餘,由頭、中肢和服裝組成,偶頭以樟木雕刻,內藏機關以控制表情和肌肉運動,手部分掌和拳。操縱者以食指伸入木偶頭殼,中指、拇指操縱兩手,動作敏捷多變,準確靈巧。清代已有表演者將小竹籤插入偶袖捻動,豐富了手臂動作。表演技藝精湛,能做出開扇、換衣、舞劍、搏殺、翻牆躍窗等高難度動作。清中葉以後,福建布袋木偶戲鼎盛,並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布袋木偶擅長神話故事,北派擅長武戲。龍溪布袋木偶戲屬北派,藝人可以雙手操縱兩個偶人搏殺格鬥,動作節奏明快、迅捷有力。以演《三國》、《水滸》金戈鐵馬的武戲見長。

1503ph012
能耍出百般招式的掌中木偶武生
1503ph012

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由表演者操縱「命桿」(一條與頭相連的長桿)和「手桿」(兩根連接木偶雙手的長桿)表演。又以手桿擺放位置的不同而有內、外操縱之分。木偶的頭以木雕成,清代發展為內藏機關,口、眼可動。各地木偶高度差距甚大,可從8寸至真人高不等,因此各地命桿亦相應長短不同,但皆為竹、木製作。杖頭木偶在清代最為流行,行當眾多。廣東、四川的杖頭木偶化妝造型和表演技巧很高,廣東廉江安浦著名的木偶製作藝人葉仔、葉文芳父子等,已經創造出活的眼、目、鼻、頸、耍牙及流血、流淚的大杖頭木偶,在《三氣周瑜》中的木偶周瑜就能吐血。

1503ph013
廣東杖頭木偶,武旦,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1503ph013

鐵枝木偶

潮州鐵枝木偶流行於粵東的潮汕、揭陽、饒平一帶,據說它是由當地皮影戲演變而成,故潮州人稱「紙影戲」。清代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9年),潮州皮影戲棄皮成偶,改捆稻草為身,泥塑俑頭,軀幹四肢以木刻製,手指用紙紮鐵絲作成。着戲裝,並在背後和雙手安裝硬鐵線操控,使之成為木偶戲,演出形式定型後稱鐵枝戲。清末民間賽會頻繁,民間班社林立,使鐵枝木偶需求大增,大吳鎮泥塑偶頭工藝開始聞名,作坊遍佈全鄉,其造型酷似當地傳統工藝花燈的人物形象,偶高約1尺,演出時通過木偶雙手開合,木偶雙手能表演揮扇舞劍,撐傘飲酒,開弓射箭等特技。各行當的表演程式、扮相服裝以及音樂曲調均與潮劇相似。鐵枝木偶班社一般9人,操縱、演唱、樂工各3人,舞台一丈見方,離地4.5尺,台中掛幕簾,操縱者在簾後表演。

1503ph014
潮州鐵枝木偶,旦角,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1503ph01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6月2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