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陶淵明的自然哲學

陶淵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這也是他生活和創作的最高原則。《歸去來兮辭》說:「質性自然」,即是說自己天性接近自然。《形影神序》說:「神辨自然以釋之。」即是以自然的法則來排遣憂思。陶淵明認為,人既秉受天地之靈氣而生,就應避免世俗的牽擾。隱居山林、躬耕田園最符合人的本性。返回自然的思想,包涵着對世俗社會和名教禮法的厭惡與鄙棄。雖然他的方式只是消極地逃避,但其中卻有反抗黑暗、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積極意義。陶淵明返回自然的思想和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開闢了新的途徑。

bulb

浪漫主義

一種運用豐富想像和誇張的文學創作手法。

0406ph003
他們是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
0406ph003

陶淵明的「自然」,並非一般所謂的自然。陶淵明受魏晉玄學的影響,傾向於嵇康、阮籍一派,以自然對抗名教。陶淵明的《雜詩》、《飲酒》、《擬古》,與阮籍的《詠懷》思想感情一脈相通。陶淵明的崇尚自然、反抗名教,又有不同於嵇、阮的一面。陶淵明雖然也處於朝代交替之際,但像司馬氏那樣以名教為武器,大肆誅戮異己的事並未重演,他反抗名教也就不必採取嵇康、阮籍那種荒誕不經的方式。他可以從容地實踐他崇尚自然化的主張,使他的生活和詩歌接近於自然的境地。

bulb

嵇康、阮籍

嵇康(公元233—262年),字叔夜,三國曹魏時的思想家、文學家。當時執政者借名教的名義迫害異己。士大夫無力反抗,只好以乖違儒家正統思想的荒誕行徑,作出消極的控訴。嵇康就是其中之一。後來他被權臣司馬昭害死。他與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合稱「竹林七賢」。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三國曹魏時的思想家、文學家。與嵇康等七位玄學家並稱「竹林七賢」。性格荒誕不經,反對儒家名教。

bulb

名教

即是儒家思想中所說的「名分」和「教化」,是一套以倫常道德為準則的禮法。

玄學是流行於魏晉時期的一種思潮。玄學在思想上傾向老莊的道家思想,反對傳統儒家名教的束縛,主張放任自然。近代哲學家湯用彤先生指出,玄學是魏晉時期的一種「新學」,它「鄙視漢代『象數之學』,拋棄陰陽五行等舊說的傳統」,帶來了學術思想的重大變化。陶淵明的思想便是在玄學這種新思潮的影響下形成,特別是玄學中具有進步的反抗名教的一派,如嵇康、阮籍,對陶淵明影響最深。

0406ph002
阮籍像
0406ph002

「安貧樂道」是陶淵明為人準則。他所謂「道」,偏重於個人的品德節操方面,體現了儒家思想。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榮木》)兩句詩顯示出作者以遵循大道、追求至善為根本的生活原則。他特別推崇顏回、袁安等安貧樂道的貧士,要像他們那樣努力保持純潔的品德節操,決不為追求高官厚祿而玷污自己。陶淵明雖崇尚自然,但並沒有完全擺脫名教的束縛,他仍希望立善求名。自然與名教的交戰,集中表現為歸隱與出仕的矛盾。他仕而隱,隱而仕,直到辭去彭澤令,始終為此苦惱着,不能安寧,只好借飲酒以忘卻心中苦悶。陶淵明又說:「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擬古》其二)「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詠荊軻》)表明詩人不僅看重現世的聲名,更追求名垂青史的榮耀。

bulb

顏回、袁安   

孔子的弟子。他雖然很貧窮,但卻很好學,是孔門弟子中德行最好的學生。袁安為東漢時一位很有氣節的貧士。下大風雪時,其他人都忙於清除積雪出外乞食,袁安卻閉門僵臥,不願出外求人。

0406ph004
受陶淵明推崇的顏回
0406ph004
0406ph005
陶淵明立善求名的思想來自孔子
0406ph00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2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