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意氣風發的初唐四傑

0407ph007
初唐四傑:盧照鄰、楊炯、駱賓王、王勃。
0407ph007

自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是初唐時期,歷時約100年。初唐的前50年仍延續着南朝的詩風,宮體詩充斥詩壇,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漸漸地,一批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出身中下層的詩人,成為詩歌創作的主力。他們的詩歌脫離宮廷的內容,成為個人的抒情和寄託。正如聞一多所說:宮體詩在盧照鄰和駱賓王手裡「由宮廷走到市井」,五律在王勃和楊炯的時代「從台閣移至江山與塞漠」。

0407ph006
王勃(字子安)像
0407ph006

初唐時期,先有「初唐四傑」等人突破「宮體」狹隘的題材,並融合了南北文風,以詩歌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重大的政治問題。繼有沈佺期、宋之問確立律體。七言歌行取得突出的成就,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代表作之一。此後,又有陳子昂高倡建安風骨,建立剛健有力的新詩風。這一切形成一種新的趨勢,為盛唐詩歌的健康發展開闢了道路。總的說來,初唐詩歌尚未能完全擺脫六朝的浮華和纖弱,詩歌所表現的現實和思想內容也略嫌不足,但已為詩歌發展帶來新氣象。

 

隋末唐初年間,王績(公元589—644年)首先以澹遠的詩筆,自拔於頹靡綺麗的詩壇。他的詩不帶一點脂粉味,善以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感情,情意真摯。繼王績而起的,有「初唐四傑」,即王勃(公元650—676年)、楊炯(公元650—693年)、盧照鄰(公元634?─689年)、駱賓王(公元619─684?年)四人,他們代表了當時文學革新的方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詩風,突破了宮體詩的狹小範圍,擴大了詩歌的題材。諸如離別、懷鄉、邊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為他們歌詠的內容,詩裡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鬱不平的憤慨,顯示出詩歌創作的健康方向。例如盧照鄰的《長安古意》,既反映了長安的盛況,也表現了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詩歌的最後冷言冷語地對貴族加以諷刺:「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詩人指出寒士的讀書生活雖然寂寞,但有意義:「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0407ph005
駱賓王像
0407ph005

在詩歌形式方面,他們積極探索,盧照鄰和駱賓王都擅長寫作七言歌行,七言歌行在劉希夷和張若虛的手中達到高峰。至於五律和五絕,也趨向嚴密精工,王勃是其中成就較高的一位。後來的沈佺期和宋之問,加以發展,終完成律詩之體制。

bulb

歌行

古體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都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2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