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汉朝怎样与非洲接触?

30038ph007
埃及文明的古迹(张晋宁摄)
30038ph007

西汉前期(至汉武帝初期为止),匈奴称雄于蒙古高原及河西地区,铁骑屡次南下劫掠,给西北部的汉族造成极大威胁。汉初刘邦和文景二帝(公元前206—前141年)完全顾不上开辟和维持西域通路。

30038ph008
马踏匈奴雕像
30038ph008

汉武帝执政时期的勤远略”政策。首先从不同方向广求通西域的多条道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遣使探求一条不经匈奴地域而由身毒(印度)到大夏的道路,惜未成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联系。此次张骞派遣手下多人作为副使到达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印度)等国。犁靬被列入沟通之国。这可能是中国人首次听到存在“埃及”这个实体。公元前116年,汉使和西域诸国报聘使者一起回国。

30038ph006
汉武帝像
30038ph006

汉昭帝(公元前87—前74年)时,在轮台、渠犁等地开始驻兵屯垦,并置使者校尉保护来往的商旅和使臣。经过多年努力,两汉终于开辟了南北两道,东汉明帝在迫使匈奴西迁后,又开辟了经过哈密的北新道。当时无论哪条道的开辟都与避开或驱逐匈奴有关,而为了翻越葱岭,条条道路均须经过疏勒(喀什)。汉代的疏勒地区实际上已囊括了葱岭地界,其西境费尔干纳是未受“希腊化”波及的极限地区,其边缘接近乌浒水(今塔吉克斯坦的喷赤河谷),公元前二世纪已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丝绸之路”畅通于西汉中期。当时从葱岭逶迤西下就进入了已有200年历史的中亚、西亚希腊化地区。有些希腊人后裔的统治者已被大月氏人和乌孙人赶走(如大夏)。亚历山大在东征的11年生涯中建立了17个以他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经过200年时光的淘洗,绝大部分“亚历山大城”名存实亡,但汉使所到之处与Alexandria译音相近的黎轩、犁靬、犁鞬、骊靬等国名仍不绝于汉使之耳。张骞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前126年)听说西方有犁靬此国。张骞以后,汉使愈往西走,听到“犁靬”之名愈多,言者都说是“海西大国”。

bulb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公元前139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国、身毒国等。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30038ph009
张骞通西域壁画
30038ph009

汉朝出使西域使节,从张骞副使直到(东汉)班超副使甘英,从大宛前进到条支花了一百多年开拓时间(公元前114—97年)。但东汉除使节外商人还不可能进到波斯湾,因安息国家极力垄断丝绸西运,不允许中国商人直接将丝绸运到地中海诸国。当时只有中国才能生产的丝绸名声在外,很受地中海沿岸国的欢迎。但这些宝贵商品,长期以来只靠游牧民族驮在马背上通过北部草原商路,辗转贩运,量少价高,成为极昂贵商品。由于经过数不清的转手仲介,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尤其是地中海诸国对生产丝绸的中国形成神秘的印象,长期分不清楚到底甚么地方是真正的产地或转运之地。对“中国”的称呼游移不定(支那、秦尼、秦斯坦、赛里斯、摩诃震旦……)便反映这种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状况。

bulb

班超

班超(公元32—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是东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是开拓和维持汉朝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班超出生在文士家庭,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但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文学成就:班超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投笔从戎,投身于为汉朝稳固边疆的事业中,成为东汉名将。

30038ph010
班超像
30038ph010

公元97年东汉和帝在位时期,班超的部下甘英一行克服了千难万险跋涉远离中国边境万里,已经走到波斯湾岸边,望见汹涌海水,却仍然走不到二百多年以来汉代中国人一直向往不已叫“犁靬”或“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在波斯湾岸边,常年饱受酷热、干渴、烈风和疫疠折磨的这批中国人,疲惫、干瘦、羸弱不堪。

 

此后,中国人与埃及直接联系的努力暂时告止。从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归后,西域始通于汉,到公元97年(或公元98年)甘英从条支返回汉廷,整整212年直接联系犁靬或大秦(埃及)的努力,归于失败,此后数百年,中国使节和商人仍然在朦朦胧胧中向往、想象、认识遥远天边有一座叫犁靬……或大秦的名城(亚历山大城)。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1月2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