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天祥怎样尽忠爱国?

0112ph008
北京文丞相阁
0112ph008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宋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㬎即位,是为宋恭帝。九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bulb

伯颜

伯颜(1237—1295年),蒙古巴邻部族。生于西亚的伊儿汗国,元世祖时,因入朝奏事,被留用。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中书左丞相,率兵攻宋。从襄阳沿汉水入长江东下,至元十三年(1276年)攻下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宋恭帝被俘。南宋灭亡后,海都常在北方边地叛乱,伯颜遂长期在此平乱。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世祖驾崩,伯颜奉成宗即位,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逝。

0112ph009
蒙古灭南宋进军路线图
0112ph009

赵㬎即位后,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bulb

张世杰

张世杰是南宋名将,与文天祥和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范阳(今河南涿县)人。初随蒙古万户张柔驻守杞县(今属河南),后投奔南宋将领吕文德,官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守郢州(今属湖北),力抗元军。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率军保卫临安,夺回广德、溧阳、平江等地。后于焦山江面为元军所败。宋恭帝降元后,循海路至福州,与文天祥等拥立赵昰(宋端宗)为帝,继续抗元,兵败后转战广东沿海。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陆秀夫等拥立赵昺并退守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面,次年二月,元军南北夹击,张世杰雾中突围,至海陵港(今广东阳江西南)遇飓风溺毙。

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0112ph010
文大祥文武双全,不愧为一代英雄
0112ph010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二千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三千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险毒,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2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