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明清海禁令中国损失什么?

30065ph005
明代《抗倭图卷》,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沿海抗击倭寇。
30065ph005

十四世纪时,明朝政府对海事实施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洪武三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严禁沿海居民私往海外贸易,连素来交好的东南亚也不能来华贸易,使长期依靠海外通商的沿海商民受到沉重打击。

30065ph006
明太祖朱元璋像
30065ph006

早期海禁目的是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主要对象是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随着倭寇之患逐渐猖獗,海禁政策愈加严格,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沿海人民民不聊生,纷纷冒禁出洋,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出现亦商亦盗的武装商帮。1574年11月,原活跃于闽粤沿海的海上武装商船队首领林阿凤为躲避明朝军队追剿,率战船62艘,士兵、水手和妇孺五千多人及谷种和生产工具等到吕宋岛北部的邦加斯南(邦汶兰)定居。

30065ph007
鸦片战争前,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关口:广州十三行。
30065ph007

1661年,忠于明王朝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回台湾。清朝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虑,防止沿海民众通过海上活动接济反清抗清势力,施行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十二年六月,清廷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后来为了断绝台湾郑氏政权后援,清军强行在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划定濒海范围,设立界碑或修建界墙防守,强制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内迁。直到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二十二年台湾被清军攻占,海禁方开,先后于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康熙年间的开海,是全方位的开海,较之明代隆庆开关范围和作用都要大。可惜仅仅过三十多年,全面开海的政策就开始收缩,面对日益严重的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康熙五十六年正式实行南洋禁海令,严重打击了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民间对外贸易。

bulb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1673—1681年)是清朝康熙初年,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议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的战争。

bulb

隆庆开关

1567年(隆庆元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有限度允许民间进行对外贸易。

30065ph008
灵山上的郑成功像
30065ph008

雍正五年,雍正担心闽粤地区因海禁而引发海患,同意废除南洋禁海令,随即开放粤、闽、江、浙四口通商口岸。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地通商,规定洋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只能由广州十三行办理一切有关外商的交涉事宜,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出洋贸易禁令多多。这种闭关国策废弃了明末以来形成的传统主动海防观念,抑止了海洋贸易,抑制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3月2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