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古村落常見的四種建築

1304ph062
香港鄧氏宗祠
1304ph062

祠堂和廟宇

村落中幾乎都建有祠堂,祠堂也稱宗祠,是中國禮制建築中最重要的建築。它是宗族的象徵,是用來供奉祖先神位,按時舉行祭祀的地方。聖旨、祖先影像、族譜等全族最珍貴、最重視的物件,均存放在祠堂中。祠堂中設有神龕、祖先牌位及香案、鐘、鼓等祭器。祠堂都會起一個儒雅的號。每一宗族有一處大宗祠,後世子孫有傑出成就的可以建小宗祠。

 

大宗祠就是村落的禮制中心,它的位置及朝向必須依堪輿風水來決定。祠堂的形制是封閉式的,有圍牆、照壁、門屋、正廳及兩廡。大的祠堂常建有戲台,供村民演戲祭神用的。村民們看戲,可以寓教於樂,對族人有教化的作用。

 

除了少數著名的佛寺、道觀位於鄉村內,一般的村落中沒有正規的佛寺或道觀,只有一些小型的非正規的宗教廟宇,但所供奉的神祇都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如主管發財的財神、送子觀音及灶君等等。比較正規而普遍存在的,有關帝廟、媽祖廟、孔廟等等。廟址多選在村口或村中心廣場,形成大眾的活動中心。祠堂、廟宇的庭院或前方廣場,常是舉行廟會的場所,定期有集市貿易,也是村民社交、交易的地方。不過孔廟前則不可用作貿易之處。

 

集市

集市就是集中的商業活動場所。商業是人類主要的社會活動之一。古時候,只有大邑、市鎮的商業活動比較興盛,農耕社會的商品交易不發達。而中國自古一貫有重農輕商的思想,以耕讀為正業,限制子孫從商。有些宗譜中甚至明文規定不准在村落街上開商店。

 

在北方的農村中幾乎沒有專門的商店,大戶人家需要某些商品時,要到城鎮上購買。一般農民就在近處的集市上出賣餘糧,並購置所需的物件。集市就是村落中人商業活動的主要場所。在有祠堂、廟宇的村落,就會在祠、廟的庭院或院前廣場定期舉行貿易活動,稱為「趕集」或「趕廟會」。在南方,集市稱為「墟」,趕集稱為「趁墟」。

1304ph063
江南民居的灶間
1304ph063

牌坊

牌坊又名牌樓,是村落中禮制建築的一部分,民居牌坊多為紀念性的,其主要功能是表彰本村中的傑出人物。有的村落既有一定的文化歷史傳統,加上財力雄厚,常有若干座石牌坊縱向排列在村門或祠堂廣場前,造成節奏分明、層次豐富的景觀。

1304ph064
安徽歙縣唐樾村牌坊群
1304ph064

民間的牌坊多為三間四柱的石構牌坊,有的很有氣派,有匾額、斗拱、屋頂,有精細豐富的石雕花飾,也有的比較儉樸,不起樓,但每座牌坊均會在匾額上寫明為何人、何事而立,成為歷史的見證。

 

私塾

村落中大都設有學校,學校有多種層次,最起碼的是私塾,是以學習識字、計數為主,也讀經書。為科舉做準備的學校是書院,另外還有講學和其他較高的文化學習。為了提倡學習,村落中常建有文昌閣、文峰塔等建築。文昌閣是祭祀文昌帝君的,關係到村民的功名的。文峰塔則是從堪輿風水方面影響村落文運的,通常是選擇一塊吉地,或是在山上或平地上造一座高塔,這樣就可以仕宦迭出,科第連登,不乏文筆優秀的人材。此外,不少的私塾學堂設在祠堂內或附屬在祠堂旁。現今由於學校已經普及,私塾便不再存在了。

1304ph065
元朗新田麟峰文公祠內「吐書堂」
1304ph06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