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詩情畫意的宋代文人畫

0511ph021
《秋柳寒鴉圖》冊頁,南宋梁楷。
0511ph021

宋代因實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以致崇尚典章制度,注重君臣禮節,宣導文化事業,講求心性修養成為社會一時風尚。由於多位皇帝喜好繪畫,翰林畫院甚具規模、人才濟濟,遂使兩宋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宮廷繪畫發展的全盛時期。另一方面,崇文抑武的政策使文人士大夫憑藉在學識、修養、聲望和社會地位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推進他們的美學主張和藝術創作,確立了文人繪畫的正統地位。同時隨着城市發展,符合市民欣賞趣味的風俗畫興起,宗教美術也日益走向世俗化。而此時的美術著述門類齊全,在體例的規範和理論的突破方面,可稱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輝煌時期。

0511ph020
《枯木怪石圖》卷,北宋蘇軾。
0511ph020

宋代有些文人不但擅長作畫,更集文學、書法繪畫等文化內涵於一體,其繪畫也體現出多方面的文化素養。同時,他們亦不太重視作畫的技巧,認為藝術的最高追求在於揭示事物的內在神韻,因此多選取山水、花鳥,尤其是梅蘭竹菊等成為主要的表現題材,並在題款中深化主題,豐富意韻。而真正從理論上闡述士大夫畫的是蘇軾,他以評詩之法評畫,提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標準,認為要像作詩般重意境、重天然,反對過分雕飾詞句,應重立意、有新意。他還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認為作畫不能只追求形似,應掌握物像本身的內部規律,以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而蘇軾本人就長於以作詩之法作畫,如《枯木怪石圖》中的枯木怪石,造型怪怪奇奇、寥寥落落,畫家不拘泥於形象的肖似,而以傾吐情感為主,乘興信手而作,追求畫面、筆墨間的變化和趣味,畫中對勾、皴、乾、濕的技法運用完備,尤其是樹枝的畫法草率之極,約略示意而已。這種簡淡天真和筆墨韻味,被後人稱作「墨戲」,也成為後世文人畫法之一。

0511ph023
《珊瑚筆架圖》,北宋米芾。
0511ph023

文人畫一詞最先由明代的董其昌提出,它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風格流派,在創作上強調個性表現及詩書畫多種藝術的結合。文人畫家多為有深厚文化修養的文人士大夫,他們對於繪畫創作的主張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發展了重傳神而不重形似的傳統。另有一種較特別的文人畫家──禪僧,所畫的禪畫又以隱含的暗示為主。大多數文人畫家均以深遠閒淡、穆和嚴靜作為繪畫創作最終追求的意境,因此他們的創作是以最簡單的筆、墨、紙、硯為工具,以最概括的黑、白、灰為色彩語言,傳達出畫家內心最深切的感受。同時他們的題材選取也相對比較狹窄,多為山水、花鳥,尤其是梅、蘭、竹、菊(又稱「四君子」),更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題材。

0511ph022
《采薇圖》卷,北宋李唐。
0511ph022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