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敦煌石窟有何藝術價值?

0509ph014
莫高窟隋代第419窟正壁,此鋪塑像共有五身,分別是一佛二弟子(阿難和迦葉)二菩薩。
0509ph014

敦煌石窟藝術價值之所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經過了大約十個朝代近千年的連續發展,從未中斷。敦煌莫高窟第268、272、275三座洞窟,在洞窟形制上的不成熟是顯而易見的,但繪畫風格及水平已同北魏並無二致。北魏顯然是敦煌早期最重要的石窟建造期,年代較長久,開窟也最多。西魏(公元535-557年)、北周(公元557-581年)兩個時期雖然都各只有二十餘年,但作品的創新和藝術生命力皆不容小覷。北朝三代敦煌石窟藝術在美術史上各得擅場,光芒四射,耀眼奪目。

0509ph013
莫高窟北魏第248窟內景,中心塔柱的東向龕中,有一佛二菩薩的彩塑。
0509ph013

北魏末年,朝廷衰敗,由宇文氏和高氏兩路軍閥作俑,將元魏江山東西兩剖,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楊堅擅權,廢了周,滅了高氏,再滅了南陳,統一全國,改稱大隋。隋朝(公元581-618年)文帝、煬帝兩代競相崇佛,「破斥南北,禪義均弘」,佛教迅猛發展。在38年內,莫高窟新建洞窟達94個。隋代石窟以覆斗頂的殿堂式為主,中心柱式仍然出現,但已經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方柱造型淡化了「塔」的含義,有的在方柱前造大型立像,有的乾脆把方柱做成了須彌山形。最具代表的隋代洞窟是莫高窟第420和427窟。第420窟以整個覆斗頂的四披描繪構圖複雜的法華經變。第427窟中心方柱前面人字披下的空間,在三鋪大型立像合抱之中儼然成為窟室的主體。

0509ph015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法華經變局部,這是繪在佛旁以文殊為首的諸大菩薩。
0509ph015

唐王朝(公元618-907年)把敦煌佛教藝術推進了中國歷史上的巔峰。唐代藝術形象豐肥穠麗、色彩金碧輝煌,統一的風格之下千變萬化。僅就敦煌而言,在289年中,開窟、修窟數量逾300,而且隨着社會的風雲起伏,藝術面貌呈現着豐富的變化。唐代的盛衰標誌着整個中國中古史的盛衰,其演化之深刻非比尋常,藝術上的反映自必強烈。聰明的學者仿照通史和文學史,把唐代敦煌藝術也劃分為初、盛、中、晚四個特色分明的階段。

0509ph016
榆林窟西夏第3窟文殊變,畫中群峰聳立,樹木蔥郁,畫風明顯受到南宋水墨山水畫的影響。
0509ph016

唐代以後,回鶻人在沙州很有勢力。一些洞窟被確認為沙州回鶻所建,其中發現回鶻國王和王妃的供養畫像。西夏民族朝氣蓬勃,具有兼收並蓄的能力。早期西夏石窟仿照北宋陳式,逐漸發展成自己的特點。西夏在敦煌的行政駐地主要在瓜州(安西),所以儘管莫高窟西夏作品為數眾多,最好的壁畫卻見於接近瓜州的榆林窟:第29窟顯示出西夏人鮮明的民族特徵;第3窟顯密雙修,構置精研,前壁壁畫「文殊變」、「普賢變」,精湛的線描和水墨暈染效果的山水意境,展示了宋人山水畫的成就,兩側壁的密宗曼荼羅別開生面。敦煌石窟藝術在元代閃光收尾,建窟少而精。

bulb

曼荼羅

源自古印度,用來幫助印度教或佛教禪修,是一種複雜的宇宙代表,不同宇宙的部分代表不同面向的佛教教導。它們經常以繪畫、立體模型與堆積沙粉方式表現。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8月3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