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何謂「中華民族」?

1701phn002
萬里長城
1701phn002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定居於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包括當代和歷史上存在過而現已消失的民族,皆統稱中華民族。「中華民族」一詞是近代才有的民族學名稱。但是這個族體的存在已經有數千年歷史。大約在5000年前的五帝時代,到虞帝舜時,部落聯盟發展成民族和國家,中華民族開始形成。其最早的族稱為「華」,此族稱沿襲至今。

bulb

虞帝舜

帝舜姓姚,名重華。堯帝的女婿,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

1701ph002
孔子以《周禮》的宗法制度作為儒學的骨幹,中華民族的文化模式自此定型。
1701ph002

「華」作為族稱見之載籍,始於《尚書‧周書‧武成》。漢代開始出現「中國諸華」的族稱。東漢以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中華」一詞。到了唐代,「中華」一詞在法律條文上正式出現。在當時,「中華」的意思就是中國。凡在政治上直接接受王者的教化,在行為舉止上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制度的,都稱為中華。

 

至十九世紀末,西方指稱人們共同體內涵的術語「民族」傳入中國以後,才有「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學辭彙。雖然「華」、「中華」、「中華民族」這些族稱之間有着時代特徵的差異,但其內涵卻是一致的,都是指定居於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中華民族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已經正式被識別的56個民族,以及未被識別和有待確認的一些群體。

 

由於中國的地理環境與外部相對隔絕,再加上中華大地地域遼闊,地形複雜,有容納各族遷徙、迴旋、生存的廣袤空間。因此,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很長時間內,主要是在相對封閉的條件下獨立發展。當今中國領土的範圍,古稱「天下」。而古代所言的「國」,則是指各諸侯受封地、部落或城邦。「中國」,則是指中原城邦。數千年來,中華各族人民無不以大雜居、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天下」的行政區域內。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各地方言土語不盡相同,在中國各朝各代,都以可通四方、通古今的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以漢文典籍為立國之本。現代中國大力推廣普通話,作為全國普遍通行的共同語言,以減少各地的隔閡。

1701ph001
秦朝統一了全國文字,使政令得以在各地順利推行。圖為統一全國度量衡的詔文。
1701ph001

中華民族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模式從夏、商、周三代的禮儀文化傳統和典章制度,從此定型,再經過歷代儒士倡導,在中國沿襲兩千多年,至今仍深刻地影響着中國社會,乃至海外華人。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與心理素質的養成,淵源久遠。在五帝時代,開始推行「五典」的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從虞帝舜開始,設立了專管教育的「司徒」。中華民族的經濟文化類型,包含農耕、牧畜、森林狩獵、漁業等經濟文化類型,其中以農耕經濟文化類型為主。通過各種的貿易交往,使各族人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並形成共同的經濟生活。

 

中華民族的共同經濟生活,遠在虞帝舜時已經形成。虞帝舜每五年一次到四方各地視察期間,所做的事主要是促進各地制度上的統一,包括統一祭祀天地山川的禮儀,統一曆法、音律、度(長度)量(體積)衡(重量)標準,及統一頒發各種社會等級身份人士的禮器等。及至秦滅六國,劃一各地度量衡標準,全國車同軌、書同文,往後的歷代統治者無不致力於統一全國的制度,以促進華族共同經濟生活的需要,並作為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的經濟基礎。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7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