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黃河上游著名黃河第一曲

0202ph010
劉家峽地貌
0202ph010

黃河自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河段,為其上游,長3,472公里。其中可以分為河源、峽谷、沖積平原三段。龍羊峽以上為河源段,水量穩定,河水清澈,其河床在各河段中為最大。自龍羊峽至青銅峽為峽谷段,其間峽谷與川地呈串珠狀分佈,水流湍急,蘊藏着豐富的水力資源。自青銅峽至河口鎮為沖積平原段,河床平緩,兩岸有大片帶狀沖積平原。由於此段所經為荒漠和半荒漠地區,氣候乾燥,蒸發旺盛,支流極少,水量減少的趨勢十分明顯。

 

黃河第一曲

黃河從鄂陵湖以下順着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之間的谷地東流,遇上岷山的阻擋,折而西北向,在阿尼瑪卿山的南北兩麓間形成一個幾乎180度的大彎,這便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九曲黃河的第一曲。在這黃河第一曲的彎頭,即岷山與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之間,是由草甸、沼澤構成的松潘高原,亦稱松潘草地、若爾蓋高原。其海拔在3,000米以上,沼澤面積達30萬公頃,為中國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澤。在行政上隸屬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四川主要牧業基地。

0202ph006
清冽的黃河上游
0202ph006

峽谷地段

由於岩性不同,黃河在龍羊峽到青銅峽之間,形成峽谷與寬谷相間的河谷地貌。堅硬的花崗岩、片麻岩地段形成峽谷,較疏鬆的砂葉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此處著名的峽谷,除龍羊峽、青銅峽外,還有松巴峽、積石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紅山峽、黑山峽等,共二十餘個。

 

峽谷是修築水利工程的有利地段。現時這一河段已建成劉家峽、青銅峽、龍羊峽等大型水電水利樞紐工程。其中劉家峽工程興建於1958-1975年間,總庫容量為57億立方米,年發電量達55.8億度,比1949年全國一年的發電量還多。當上游發生洪水時,可攔禦蘭州市50年一遇的洪水,並使寧、蒙灌區的灌溉保證率,由65%提高到80%。

0202ph008
青銅峽水電站
0202ph008

寧夏平原

寧夏平原又名銀川平原,分佈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黃河兩岸;東鄰鄂爾多斯高原,西界賀蘭山,南接黃土高原,北止石咀山。南北長約280公里,東西寬10-50公里,面積約7,800平方公里。

 

寧夏平原是由黃河沖積而成,土壤疏鬆肥沃,開發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西漢時期,人們便在這片平原上發展灌溉農業,逐漸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灌溉網絡,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惠農渠等古渠;物產豐饒,唐代以後有「塞上江南」之號。

0202ph007
黃河流經寧夏沙坡頭
0202ph007

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北迄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其中又分為兩部分,西部為後套平原,東西長約170公里,南北寬約75公里,面積近10,000平方公里。東部為前套平原,又稱土默川平原,面積7,000餘平方公里。這裡地勢平緩,水資源豐富。早在秦漢時代即在此移民屯田,引黃河水灌溉農田。唐代曾於後套開挖大型渠道。清代道光、咸豐(1821-1861年)以後,引黃灌溉事業更為發展,農業發達。現今為內蒙古的主要農業區。

 

由於黃河經常在此發生裁彎取直的河道變遷,遺棄的舊河道往往形成水文學上所稱的牛軛湖。烏梁素海便是此地現存最大的牛軛湖,它是北河主道改走南河以後留下的。類似的湖泊歷史上還有屠申澤,它早在北魏時期的地理著作《水經注》中便有記載,直到1950年以後才逐漸乾涸。

0202ph009
黃河在甘肅與寧夏交界的黑山峽谷中蜿蜒流動
0202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0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