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十八世紀傳遍歐洲的「中國壞話」

30064ph012
安森畫像
30064ph012

十八世紀下半葉,隨着中英文化與貿易交往深入,英國人對中國的推崇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質疑與批評。英國人對中國的質疑與批評最初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作家笛福(Daniel Defoe)曾在最負盛名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中寫下其欣賞的中國事物僅為瓷器和長城,除此之外皆是糟粕。不論是建築、城市建設,還是貿易、軍隊,中國很多東西都被言過其實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海軍軍官喬治‧安森(George Anson,1697—1762年)發表了《環球航行記》,該書的問世進一步破壞了英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

30064ph013
安森面見兩廣總督
30064ph013

安森在1742年抵達澳門,在澳門和廣州兩地休整一年多後離開,其間曾外出攻打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基地。抵達澳門不久,清朝官員就給安森留下了辦事拖遝、不負責任的印象。在與清朝官員的進一步接觸中,他又發現他們與當地居民官賊勾結,企圖坑騙他人財產。而當安森的態度變得十分強硬時,清朝在與普通百姓的接觸中,安森對中國人也形成了與耶穌會士截然不同的看法。與耶穌會士筆下中國人的勤勞、勇敢相比,安森眼中的中國人是冷漠、貪婪、自私與虛偽的。安森在澳門和廣州期間,親眼所見很多中國人作假、欺詐的行為。例如小商販給豬肉注水,給雞鴨填入沙石。關於中國的手工藝,他認為中國人的確手工靈巧,幹活勤奮,因此可以生產出珍奇精美的手工藝品。但實際上,中國的手工藝匠人缺乏創造力,只熱衷模仿,且技藝不精,難以仿造鐘錶、火器等精密物品。對於自十七世紀以來歐洲人十分推崇的中國文化,安森給了負面評價。

30064ph015
昔日澳門
30064ph015

安森的《環球航行記》向西方傳達了對中國的負面評價,這些評價對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影響了中國在英國人心中的印象。然而,安森對中國的評價也存在很多偏頗之處。安森之所以對中國產生了與耶穌會士完全不同的印象,這與其看待中國的角度有很大關係。耶穌會士是中西方之間的文化使者,他們多與中國的中上層人士接觸,與中國人無經濟利益上的衝突。他們對中國的了解主要集中於中國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因此他們眼中的中國多是美好、正面的。安森的身份是海軍軍官,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是一位闖入中國領海與港口的不速之客,甚至帶有一些海盜的性質,因此中國人最初對他們有抵制與反感的情緒。在安森的艦隊剛剛抵達澳門時,他期待着能受到來自中國人的熱情招待,但作為「闖入者」的他受到了冷遇,且在此後的生活中處處受到中國人的刁難。面對這些刁難,他也還以種種不文明的舉動。再者,十八世紀中葉起,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英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也積極地展開對外擴張。基於這一大背景,安森艦隊以「擴張者」、「闖入者」的身份,帶着傲慢的態度抵華。他不僅認為他對中國官員提出的種種要求十分合理,還對中國工藝與文化作出很多不負責任的評價。因此,很難說安森這些對中國的負面評價是全面與客觀。

30064ph014
清朝商人圖
30064ph01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