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民國時代赴美留學生如何改變中國?

民國教育的繁榮與留美生的努力密不可分,民國以來,眾多留美學生學成後選擇回到祖國,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過程中作出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引進新的教育思想。二、發起和領導了平民教育運動。三、推動中國大學的現代化。

30019ph020
台北胡適博物館
30019ph020

胡適(1891—1962年),安徽績溪上莊村人。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1917年回國任北大教授,先後擔任駐美大使,胡適在駐美大使任內,積極游說美國政府與政客,要求支持中國抗日戰爭。而胡適更重要的影響是把「自由主義」從書本搬到了現實中,形成了一場持久的社會運動。

 

梅貽琦(1889—1962年),字月涵,生於天津。1909年考取首批庚子賠款獎學金,放洋留學。1911年入讀美國伍斯特理工大學研究電機工程學系,1914年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16年成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後擔任教務長等職,代理校務。1931年10月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八年抗戰期間,梅貽琦以聯大常委的身份主持西南聯大的教務工作,抗日戰爭結束後,回到北平繼續擔任清華大學校長至1948年。1955年在台灣創辦新竹清華大學,擔任校長一職直至1962年逝世。梅貽琦是清華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以其超卓的教育智慧和由賢入聖的人格魅力,奠定了清華大學之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的靈魂,使清華大學在短短十數年間,取得巨大成就。清華師生尊其為「永遠的校長」。

30019ph021
梅貽琦於1931至1937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
30019ph021

蔣夢麟(1886—1964年)生於浙江餘姚,6歲入私塾。1908年蔣夢麟赴美留學,在「以農立國」思想的下選擇了農學,後改學教育。後赴紐約入讀哥倫比亞大學,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學習教育。1917年回國後,創辦《新教育》月刊,集中闡述中西融合、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1923年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1928年出任教育部長兼國立浙江大學校長,還先後擔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北京大學校長、行政院秘書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等職務。蔣夢麟是北京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代理及在任長達17年,首倡進化社會的人格教育。

30019ph022
蔣夢麟
30019ph022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