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斩浪,“龙”潜深渊

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创造了7062米的同类型深潜世界纪录,它能够帮助中国探索全世界99%以上的海域。“蛟龙”号在技术上具有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和充油银锌蓄电池三大突破,就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也是它的粉丝。

t6jiaolong-1
(来源:视觉中国)

 

“蛟龙”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似龙的神兽,牠能兴云雨、发洪水,平时则隐居在深潭湖泊当中,让人既畏惮又敬仰。在当今中国,也有这样一只“蛟龙”,它乘风破浪,深潜远航,却是人类的好帮手。它就是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并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那深潜器是什么呢?潜水器是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潜水装置,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以及打捞、救生等任务。而海洋深处,作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石油、金属等资源及奇异的海底生物,一直都吸引着许多国家竞相探索。这个探索过程,就需要借助潜水器来完成。如果您对潜水有兴趣,或许就会知道,海洋深处是一个极其安静、漆黑的地方,水温只有0℃~4℃,而且水的压力非常大,所以对于深海的探索与对太空的探索非常相似,这也决定了对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顶尖的科研工作。而制造载人潜水器的要求则更高,需要考虑舱内的温度、氧气、通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t6jiaolong-2
海底矿藏(来源:视觉中国)

 

 

t6jiaolong-3
“蛟龙”号的母船“向阳红09”号(来源:视觉中国)

上世纪中叶,美国就已经开始研究载人深潜器,瑞士工程师Jacques Piccard和美国军官Don Walsh曾在1960年搭乘探险型深潜器Trieste号进入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他们的下潜深度10916米至今仍是人类最深的下潜记录。10916米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放入海内,峰顶都无法露出海面。迄今为止,下潜至万米以下的也只有三个人,这第三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加拿大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也是一名深潜爱好者。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执导的著名电影Titanic就借用了俄罗斯“和平”号潜水器的许多拍摄片段。与探险型潜水器不同的是,作业型潜水器需要携带更多的科研设备,工作重心也以海底科考作业为主。此前仅有美、法、日、俄四国具有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作业型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Shinkai 6500号深潜器所保持的6527米。“蛟龙”号的研发与应用让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号的研发工作从2002年开始启动。从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蛟龙”号分别进行了多次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其中在2012年6月27日的第五次7000米级海试中,“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通过专家验收后,“蛟龙”号正式进入了试验性应用的阶段。这几年来,“蛟龙”号分别在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多次下潜,探查海底地形地貌,了解岩石、热液、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以及对矿产资源和海底生物进行采样等等。海底许多奇形怪状的不明生物都是通过“蛟龙”号的“眼睛”而发现,但牠们究竟是什么,还要留给科学家们继续探索。

t6jiaolong-4
“蛟龙”号拍摄的深海鱼(来源:视觉中国)

 

“蛟龙”号潜水器与其他国家的潜水器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其中有三大技术突破最引人注目,分别是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和充油银锌蓄电池。

与汽车自动巡航功能类似,“蛟龙”号的自动航行技术也是为了缓解驾驶员的疲劳感。而这种自动航行技术还包括三种方式:自动定向航行,由驾驶员设定方向,让“蛟龙”自动航行;自动定高航行,也就是让“蛟龙”号与海底保持一定高度,这可以让“蛟龙”号避免与海底起伏的山形相碰撞;自动定深航行,可以让“蛟龙”号与海面保持固定距离。这三种航行方式可以满足深潜员不同的工作需求。既然能走,还得能停,悬停定位技术就能帮助“蛟龙”号稳稳停在相应的位置,并且能抵抗洋流冲击,不需要像其他国家的大部分深潜器一样,需要坐底作业。

在陆地上,我们打电话需要靠电磁波,但到了深海里,电磁波就完全无用武之地。而声波可以在海水中传播得很远,于是水声通信就成了海底通信技术的首选。它先将海底的信息从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通过海水这一介质传到母船,再由换能器传回原来的电信号。这样的高速水声通信可以传送文字、语音、图像等信息,准确率达到90%。

“蛟龙”号需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潜入到深海的目标位置,还要进行海底作业,能源如何供给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充油银锌蓄电池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容量蓄电池,电量超过110千瓦,能为“蛟龙”号提供10小时以上的动力,是国际上容量最大的潜水器蓄电池之一。银锌蓄电池采用充油的方式存放,还能减轻整个潜水器的重量。

“蛟龙”号能够研制成功,最自豪的当属整个研究团队。“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先生如今已年过八十,在2002年“蛟龙”号潜水器在国家科技部立项时,徐老本已退休在家6年,而且身患心脏病、高血压,一只眼睛也仅存光感,但他仍然带着梦想与责任接下了这个任务。在“蛟龙”号进行海试时,徐老甚至需要带着满满一箱药物、氧气瓶和血压计登船。如今研究项目大功告成,徐老也笑着感慨道:“搞了一辈子潜水器,一直有这个心愿,想让中国的潜水器可以在世界所有的海域活动,现在终于实现了。”谈到“蛟龙”号能够在7000米海深作业,徐老说:“那意味着中国从此可以探测全世界99%以上的海域。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是我们深海装备研发的宗旨。”“在‘蛟龙’号深海作业的基础上,人类将对深海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未来人类开发深海、利用深海有着很大意义。”

t6jiaolong-5
“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徐芑南(左)与潜航员叶聪(右)(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深潜大国的日本也在随时关注着中国深潜技术的发展,《日本时报》就称“‘蛟龙’号能够抵达几乎全世界海域的底部。这将使中国超越日本、俄罗斯、法国和美国,成为‘深海潜艇俱乐部’中的佼佼者。”

 密切关注着“蛟龙”号的还有一位“狂热粉丝”,那就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在“蛟龙”号获得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的颁奖典礼上,詹姆斯·卡梅隆通过现场连线传达了自己的祝贺:“载人深潜这项工作非常困难,你们的成就更为重要,让‘蛟龙’号能够潜到7000多米,你们成功了。我相信你们所有这些设备可能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一开始帮助他联系上“蛟龙”号团队的就是那位最早下潜万米的Don Walsh。

 

 

相关视频:

实拍蛟龙号7000米深海拍摄视频首度公开

CCTV《走近科学》 20171213 潜入深海(上)

CCTV《走近科学》 20171213 潜入深海(下)

 

参考资料:

《探秘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 专家揭秘技术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11/8/15

《徐芑南:7000米深=99%海域,海洋广度开发有意义》  网易新闻 2012/6/19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我只是团队中的一员”》 中国新闻网 2012/12/21

《日媒:“蛟龙号”可绘高精海图 为中国潜艇开路》铁血网 2011/7/16

《卡梅隆成功潜至马里亚纳海沟 欲同中国“蛟龙号”会面》  网易新闻 2012/4/10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5日

延伸阅读